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百人仍得益于斯。我一查,是3300多元。我曾当面向邓老提及此事,她只是莞尔一笑而已。是啊,和他们毕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相比,这几 相似文献
10.
报坛一枝秀─—记中国花卉报力之中国花卉报是花木行业的一张专业报纸,自1985年4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差不多10个年头了。在目前全国数千种报刊之中,中国花卉报已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风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赞其是“万紫千红独一秀”。人民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1.
12.
2005年11月,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了苏荣才著的《对话美国报业总裁》。这是我国第一部实地探访、全面揭示美国报业集团发展、运营和管理的力作。该书跟我先前担任责任编辑、由辜晓进著的《走进美国大报》和由唐亚明著的《走进英国大报》同属一个系列,都是对英美两国报业的实地考察记。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了45万字的《对话美国报业总裁》。这是我国第一部实地探访、全面揭示美国报业集团发展、运营和管理的力作。该书跟我先前担任责任编辑的《走进美国大报》和《走进英国大报》同属一个系列,都是对英美两国报业的实地考察记。 相似文献
14.
一、"恐怕我早被'就地正法'!""二五减租"本是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后,按照孙中山"减轻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设想而制订的政策。国民党渐江省党部从1928年就已通知全省付诸实施,并在各县设置"佃业仲裁委员会",调处佃农与业主之间的纠纷。浙江省政府对"二五减租"是不赞成的。那时的省政府主席是由国民党元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张静江兼任的。1929年4月22日,省政府作出决议:"二五减租"试办以来,并无成效,伯农抗租,业主撤佣的纠纷迭起;田价暴落,影响经济,决定暂行取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坚决反对省政府的这项决定,一再函请省政府复议…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编》1996,(1)
在世界新闻报刊行业,只要一提起已有144载历史的《纽约时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世界10大名报”的《纽约时报》,不仅成为各国政府必订的外文报刊,而且许多专栏被其它报刊购买转载,故而赢得了“报中名报”的美誉。但是,对于自学成才、弃教从报的《纽约时报》创始人——享利·雷蒙(1820—1869年)人们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他那风采独具的“五湖鼎沸”经营管理绝招了。 “第一湖”——果敢弃教从新闻。享利·雷蒙,出生于美国的一个贫苦小市民家庭,仅仅上过3年小学,就被迫缀学打工谋生了。但是,他并未自暴自弃,反而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坚持自学,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而且练就了一手好文章。16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界老报人、海内外著名记者、编辑和评论家徐铸成(1907-1991)曾在<报海旧闻>记载:"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文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生工于筹计,擘画精致,而不以著述见长.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文、武、昆、乱不挡."①他对前辈胡政之(1889-1949)如此推崇,让人心生好奇!细究缘由,原来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段伯乐相马的民国报坛佳话.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18.
“《新民晚报》的徐克仁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了!”这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上海新闻界不少同志的关心和注目。他,年近四十,进报社才四年。在上海成千名新闻工作者中,何以这位“新兵”却赢得了这光荣称号?一些了解徐克仁工作的同志,或是比较关心上海美术、文化生活报道的同行,闻讯后说:“他当劳模,当之无愧!”识丹青,别具慧眼在有些文艺记者看来,美术报道不象音乐、舞蹈、电影领域那样能出稿子,是个“冷门”。而徐克 相似文献
19.
20.
去年11月,台湾当政者李登辉以激烈的言词,批评“某报引用、甚至夸张大陆高官的谈话,恫吓国人,实乃令人不耻”。这一次,台湾新闻业界非但没有按照西方报业传统,引政要之批评作为其独立的印证,反倒因为台湾教授协会等十五个团体于同月稍后(23日)所发起的退(联合)报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