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学术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了学术腐败形成的原因,并对学术腐败进行了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学术腐败的策略,认为提高对学术腐败的查处率,增强反学术腐败的广度和力度是有效打击学术腐败、对学术腐败者”从严处理”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学术腐败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腐败治理的角度谈文章的署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中,学术腐败有五花八门的表现。其中,在文章的署名上,“花钱买名”、“挂名”等形式则大行其道。要治理在文章“署名”上的学术腐败,除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建立防范和惩处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愈演愈烈的高校学术腐败造成了一系列极为恶劣的社会危害。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大气候”和学术界“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确立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基本思路,标本兼治,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4.
误导?!     
有一段时间,报刊上频频发表关于学术腐败的文章,不少人士认为学术腐败的产生是官本位的缘故,但事实上学术腐败远比官本位的范围大得多。不少事实表明学术腐败往往与土政策的误导有关,土政策的出台有时与官本位有关,有时只是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不周,也有时是个别人为领导提供制订政策的依据中掺有私人的小算盘。通常情况这种误导会造成不良影响,一旦被扩大化或被“转正”,影响就相当严重了。这里,仅以“炒”基金、“双肩挑”和考“工具”为例,与大家探讨一下误导问题。“炒”基金科学基金制是我国科学体制改革的产物。由于其评审缺席…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腐败治理过程中,一直以来倡导的内在价值观修炼和建立外在制度强制约束的各项做法,收效甚微,与其循规蹈矩不尽人意,不如另辟蹊径尝试新法。学术资源稀缺性、垄断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为学术腐败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于是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学术资源开放共享”这一新的治理理念和途径,其中环环相扣的“功能链”是解决学术腐败滋生的钥匙,最后提出学术资源有限开放、学术资源充分共享以及学术资源协同利用等资源配置策略,以期达到有效治理学术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前一时期,关于高校学术腐败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真有那么几个名牌高校的教授,因“操作”不慎,被媒体点名批评,威信声名扫地。但仔细认真审视中国高校存在的学术腐败,被曝光者,实在冰山不算一角,九牛未及一毛,用触目惊心形容决非危言耸听。高校学术研究中,原创性递减,事实上为“全盘借鉴”、“拿来主义”以及批量次平庸之作出台制造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柳叶刀 《语文新圃》2009,(12):18-19
高校的师生,本应是思想最活跃、视野最开阔、问题意识最敏锐的群体,但这些年来,学术腐败沉渣泛起,颇有沸腾之势,倒给人思想很偷懒、视野很逼仄、不以抄袭剽窃为意的印象。新闻都听得耳朵起老茧了:有学生抄袭别人论文的,有先生剽窃他人成果的,有导师在学子论文前胡乱署名的.甚至还有校长副校长级别的学术腐败中人。对此,“零容忍”的话好说,“不漏网”的事难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的背景下,编辑成了被追逐、拉拢、攀附、合谋的对象和进攻、暗算、攫取、蚕食的目标。编辑-出版环节之所以成为“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实现途径,是因为它具备了适宜“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生长的土壤。编辑在具有“把关”权力的同时还具有“放行”的权力,他们既是“把关人”也是“过关人”。面对学术的沉沦编辑无奈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学术腐败”是学术人学术道德失范的外在行为表现,整治学术腐败必须治理学术人的学术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与学术腐败不无关系。贾如在《中国青年报》11月13 日撰文认为,造成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在于:(1)“双肩挑”——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学术腐败与我国高校、科研机构中一个特定的人群紧密相关,这就是“双肩挑”的所谓“学者兼官员”。他们是学者,拥有教授的头衔,他们又是官员,担任着一定的行政职务。作为学者,他们是运动员,作为官员,他们是裁判员。这种特殊的身份很容易滋生学术腐败和带来学术不公。(2)行政权侵犯学术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2)
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著名的打假“大侠”方舟子。方舟子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留学美国。几年前,他曾写了一本书《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书中指出了多家媒体报道过18名研究人员的可疑学风,且皆为真名真姓。方舟子表示不惜为此上公堂当被告,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起诉。后来,他连续揭发了近300起学术腐败案例。可惜的是,竟有一些学者,抓住方舟子揭发学术腐败中的一  相似文献   

12.
论点选辑     
香港高校对作弊抄袭者开除不商量与内地高校日益暴露的论文“抄袭”事件相比,香港的大学对于防止学术腐败有很多值得内地高校借鉴与反思的地方。《羊城晚报》记者在10月8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在香港的高校,“抄袭”和“作弊”是一等大罪,一旦证据确凿,立即开除,没有丝毫人情可言。从防止学术腐败的技术投入来看,香港理工大学走在了最前面。几年前,理工大学投巨资购置了一套世界最先进的“识别软件”。师生的论文通过这套软件特定参数的“审查”,抄袭之  相似文献   

13.
学术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深恶痛绝而又屡禁不止的难题。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对一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仅有两例“点名道姓”,其余全是“内部通报”。管理部门的“心慈手软”,非但不能起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还可能引发学术界群体性诚信失守。对此,专家指出,必须多策并举,重治严防学术腐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论学术腐败的内在根源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街、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来战胜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学风的问题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从“学风不正”到“学术腐败” ,丑闻越来越骇人听闻 ,引起的指责也越来越严厉。虽说有许多正直的学者一直都在默默地耕耘 ,整个学术界也并没有成为一潭浊水 ,但是这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情形决不能成为我们对学术腐败掉以轻心的借口 ,理由有二 :首先 ,学术乃天下公器 ,任何个人的学术活动都是整个学术界的组成部分 ,正如局部细胞的坏死终将导致整个生命的危险一样 ,部分人在学术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终将败坏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声誉 ,我们必须对学术界腐败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 ,正直的学者不能满足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言学界批判"伪科学"的缘起发展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术研究也迅速向前迈进,学术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其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有一部分人在弄虚作假,学术界称为“学术腐败”,本文试图对“伪科学”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对中国语言学界“伪科学”现象的发展历史和批判“伪科学”的缘起发展及其走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学术腐败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它的产生有其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高校学报作为重要的学术载体之一,理应在抵制学术腐败的行动中做急先锋。学报抵制学术腐败的主要对策:学报应高度重视自身在抵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风气、倡导和树立良好学风方面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学报内部要建章立制,奖优惩劣,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严肃处理已见刊的学术腐败现象,以儆效尤;兄弟院校学报建立网络系统互通信息。共同抵制学术腐败;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拓宽编辑的业务学习渠道,强化编辑鉴真辨伪能力;主办单位应给予学报充分的扶持;社会有关领域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个人学术水平和资格评价体系,形成积极正确的学术导向,为学报“减负”。  相似文献   

18.
高层视点     
《教育》2006,(13)
科技部将加强制度建设根治学术腐败●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在七方面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力度,根治学术腐败,肃清不良风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也谈学术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腐败是一个有目共睹、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许多隐形或潜在的学术腐败。本文从滥用学术团队精神、“文字游戏”的泛滥、借打击别人而故意抬高自己、肤浅使用外文文献资料、凡事追溯历史、滥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滥用名家和名校效应以及滥用国情和学术政治化等八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6,(6):F0004-F0004
本期有一则关于“抄袭”的短消息,读者不妨关注一下.近来,有关学术腐败的消息屡有所闻.外有韩国黄禹锡因学术造假而遭司法起诉,内有上海交通大学陈进因“汉芯”学术欺骗行为而被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