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预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获取书本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初步感知新内容,并找出疑难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预习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是促使其学好、学透新知的前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预习内容不仅包括新知识,也包括课程目标、学习方法,等等,这些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预习,包括激发预习兴趣,指导预习方法,检查预习成果,等等,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相较于课堂教学等环节的规范,预习作业的笼统化、模糊化,导致了小学生对预习的无所适从。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本文试从"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熟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初步感知,概括主要内容"、"审美培养,寻找优美语句"、"拓展延伸,说说学习收获"和"认真思考,学会质疑问题"这七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2,(43):44-44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培养这个能力,作者认为应从预习环节入手,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重阐述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意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明桂莲 《成才之路》2010,(11):36-3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学好它,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  相似文献   

6.
预习指的是在一节课授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相关素材准备将要学习的内容,自读课文、识记生字、初识课文等,开展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预习符合新课改中的相关教学改革理念,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没有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教师需要认识到预习习惯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很多预习任务,但预习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甚至会使学生养成学习敷衍、不认真的坏习惯。这主要还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的习惯。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好方法呢?文章具体谈了培养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我们教学常常爱忽视的一个环节,而预习对高效课堂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于是我从自身做起,教给学生方法,布置合适的预习题,注重激励评价、个体差异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张婵 《快乐阅读》2011,(7):28-29
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表现之一。学生的独立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一、实验前情况2010年3月28日,我对实验班的家长及同学进行了有关预习习惯的问卷摸  相似文献   

10.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如此,预习是学习新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才能更好地学好一篇新的课文,从而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激发预习兴趣、关注预习指导、关注预习反馈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如此,预习是学习新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才能更好地学好一篇新的课文,从而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激发预习兴趣、关注预习指导、关注预习反馈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自主学习语文就是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前预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小学生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积累应用,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充实学习的动力,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  相似文献   

14.
曹忠远 《黑河教育》2014,(10):47-48
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预习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进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一、激发动机,培养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预习时,要求学生坚持有效的结构化预习,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的习惯。这样的要求,既能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使学生从中发现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又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相似文献   

16.
魏丽红 《考试周刊》2013,(42):37-37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必须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准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正确预习技巧,从而提升课前预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其有效进行学习的可靠保证,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课前预习既可以约束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为学生充分准备参与学习所需要的技能,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小学生年龄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学涉及众多的知识与材料,倘若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势必会对语文教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不能透彻地理解掌握,大大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9.
如何学好语文?如何让短短的40分钟更高效?实践证明,在课前加强预习很重要。要知道,学生在预习的阶段,虽不能理解透彻,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有动脑筋的过程。让学生不断的思考,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整个预习过程就是学生自我不断地求知、获得、提高的过程。因此,抓好语文预习这一环节,对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而且也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有效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实现高效的学习。基于此,主要针对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如何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