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日,乾隆皇帝和纪晓岚闲谈。乾隆皇帝问纪晓岚:"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首,能背诵吧?""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能否把它改为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2.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  相似文献   

4.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5.
围棋死活题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6.
《纪晓岚吟诗》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古代历史故事,记叙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巾必须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时间里吟唱出绝妙的“秋泣独钓”古诗,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7.
<正>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科普性质的文言文《河中石兽》,记载了沉入河底的重物(石兽)在水流作用下慢慢逆流而上的故事。写了这篇难懂文章的作者名叫纪昀,是一个清代的老头子。不过语文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会与时俱进地提示一下: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铁嘴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啊?里面的主人公纪晓岚就是纪昀嘛!怪癖习性成传奇拜当初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组成的铁三角所赐,乾隆皇帝、和珅与纪晓岚之间的君臣斗智故事深入民间,提起纪大烟袋,观众本能地  相似文献   

8.
回文对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巡,和大臣纪晓岚来到大佛寺旁的一家酒楼。乾隆举目一望,酒楼匾牌上书“天然居”三个大字,于是随口吟出一个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上联的后半部分,即是把前半部分几个字倒过来,要对出类似的回文下联,颇有难度。不过纪晓岚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大佛寺,还是马上就吟出了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在纪晓岚对的下联中,有两个“过”字,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你能不能分别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9.
一次,乾隆皇帝见到一只竹篮,问纪晓岚:“此物何用?”纪答:“盛东西。”乾隆又问:“何不盛南北?”纪解释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南北水火无法盛。东西是木金,所以盛东西。”这个故事,旨在表现纪晓岚敏捷的才思,不一定真实。这里所说的盛“东西”而不盛“南北”的问题,是一个与“东西”一词的由来有关的问题。“东西”这个词比较特殊。“东”和“西”都是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8,(3):51-51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砷,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砷?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砷,甚至不辨是非?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课上,刘老师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纪晓岚当侍读学士时,一天早朝,日上三竿而乾隆皇帝还没来,纪晓岚便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还不来?”恰好乾隆皇帝跨门而入,听到他的话.一脸恼怒地问:“‘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续补遗》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其中收童养年先生辑录之《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共得诗一千余首,摘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这对唐诗研究和《全唐诗》的整理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值得称赞。由于《全唐诗》卷帙浩繁,而辑补者又往往存贪多务得的念头,这就难免有补重之处。近将《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略加勘比,发现录重者有百余条,遂将重录的条目分类排比,并作了若干条校记,无以名之,姑称为“校读”。辑录者有意重录的若干诗篇,则不在校读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正>一次,纪晓岚与乾隆皇帝嬉笑间评头品足,纪晓岚忽道:"君之脚犹如兽之趾。"乾隆听罢,顿时龙颜大怒,追问其因何胡言。纪晓岚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解释道:"帝之足,’蹄’也,何谓’蹄’?君之脚也。"乾隆无可奈何。一次,乾隆故意问纪晓岚什么叫"忠孝"。纪晓岚背书似的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乾隆想  相似文献   

14.
康熙“御定”《全唐诗》的一个重要工作底本即是钱谦益、季振宜所递辑之《全唐诗》。但季振宜《全唐诗》是怎样进入内府的?其传本有几?因文献难征,仍未得确解。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史料考证了季氏《全唐诗》流入内府的几个重要环节,并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5.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16.
近日偶读《乐府诗集》中的《凉州词》,发现与小学课本里的《凉州词》(选自《全唐诗》)第一句不同,《乐府诗集》中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课本中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王之涣的作品,为何会不同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到玉门关后写下的一首千古  相似文献   

17.
史传,清乾隆皇帝曾问纪晓岚:你看我学识有多少?纪曰:不过沧海之一瓢。乾隆面有愠色。又问:你有多大的学问?纪从容对答:不过瓢中之一滴。乾隆转怒为喜。纪的答话自然不免有见风使舵之嫌,但作为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高级官员,他还能把个人拥有的丰富学识比做“一瓢”、“一滴”,这毕竟  相似文献   

18.
一日,乾隆皇帝带臣子到郊外踏青。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乾隆不觉兴起,命纪晓岚当场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要嵌上两个春字。纪晓岚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纪晓岚吟诵“春”字诗  相似文献   

19.
《旧闻新读》杂志2011年第10期载《荒唐纪晓岚:脱光衣服上班被乾隆捉弄》,一文,在其最后“个个草包”一节中写道:  相似文献   

20.
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他才华横溢,极善对句,天地万物、古今涛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关于纪晓岚和乾隆皇帝的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