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以严格的户籍制为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法律和制度环境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不同办学主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使教育资源不足和有限教育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矛盾加剧,进而加剧教育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择校制度,改善社会环境,保障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受教育群在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质量上的平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廖锦 《贵州教育》2005,(18):10-1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平包含政治权利平等、人格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人的发展权平等、竞争机会平等、收入分配公平等多方面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细龙 《教育科学》2001,17(4):4-6,50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德国历任政府都十分重视实现教育平等和公正,促进教育公平被视为德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德国的教育公平是指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与其兴趣和能力相适应的受教育机会,而不因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种族、文化和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德国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资助和奖励有天赋的学生、为学生“弱势”群体提供机会、为成年文盲提供第二次受教育机会、帮助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尽快融入德国社会等。  相似文献   

7.
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远远落伍.贫困山区教育基础差、教学条件差、师资配备差的现状使其教育水平难于攀升,也限制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党和政府作了巨大努力,但仍需加大教育投入;改革和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应把握好机会平等和社会救助原则,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强有力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论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合理差别对待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受教育权平等具有人权与公民权的双重属性,包括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受教育的待遇平等以及受教育权的平等法律救济。中国教育领域的"差别对待"现象,客观上形成了歧视,"无差别对待"并未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实质平等,"补偿平等"也面临困境。应从客观上是否存在需要差别对待的事实因素、差别对待的立法或政策手段与结果是否最大程度减少了"逆向歧视"两个方面,确立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合理的差别对待标准,以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包括起点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及教育效果的平等。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而且成为社会结构的主导;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突显的问题越来越多,教育机会平等作为其中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国家、地方投入、城乡投入、家庭教育投入方面探讨教育投入差异投入与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包括起点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及教育效果的平等。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而且成为社会结构的主导;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突显的问题越来越多,教育机会平等作为其中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国家、地方投入、城乡投入、家庭教育投入方面探讨教育投入差异投入与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机会平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会平等是指努力排除自然和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们接受教育和培训、就业、前途、成功等机会的任意影响,建立一种开放的社会体系,并要求各种有利的地位、职务、岗位不仅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而且使所有人都有一种真正的平等机会达到它们。然而,目前“代际效应”、“性别意识”、“地域差异”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不平等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求就业机会平等的合理解决之道,从而为大学生拓宽就业道路。  相似文献   

13.
注重教育性别公平,必先实现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我国现行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好.我们要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政策主流,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为实现教育性别公平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保守主义的观点,认为受教育机会平等是指保证每个受教育者在教育竞争中受到平等对待,使每个人都得到与他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这种教育因个人能力天分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的肯定不平等。二是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能力和才能并不仅仅是哪个阶级所特有的,教育在社会各阶层应是平均分配的,为社会各阶层的子女提供的条件是相同的,而如何利用这些机会及结果如何,则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和家长的支持。三是关于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新观点,认为受教育机会平等不仅仅是过程的平等,而且必须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注重教育性别公平,必先实现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我国现行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好。我们要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政策主流,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为实现教育性别公平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法学教育必然受到重新审视,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应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强劲动力,而且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入和贯彻也是法学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法学教育中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两性性别有着不同的意义。开设"性别与法律"这类的专门选修课程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外在框架,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渗入法学必修课可以为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提供实质内容,同时应以社会性别意识增订新的教材、审视和修订旧有教材。通过引进判例法教学方式,改革讲授法教学方式,培养教师性别平等意识,由因材施教而至"因性别施教"等方式,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培养新生法律人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17.
平等地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弱势群体就是指具有农村户口,但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原因导致经济收入能力所欠缺的那些群体。受教育权是宪法与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核心是机会和条件的平等。我们要从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逐步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增强农村教育的公共供给服务能力、逐步探索设区市范围内打破城乡对立机制的尝试、不断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意识四个方面,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受教育机会平等"这一重要教育法原则的具体措施。"受教育机会平等"蕴涵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机会平等"是法律维护的关键。实现受教育机会实质上的平等,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基础,适时地调整政策法规是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新社会,实现人人平等,包括人人享有相同受教育权的教育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初的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苏区等革命根据地后便确定的重要教育政策。这种基于公平理念形成的教育平等观在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中表现为,倾向传统知识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工农劳苦群众及子弟,通过提供免费的学校教育或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给予他们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种教育平等观念及其实践既体现了贫苦民众的“教育翻身”,同时也是实现正义转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