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从教育的公益性还是产业性角度来看,政府教育职能都存在着“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处于一种“错位”状态。有必要从处理好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方面入手,依据公益性与产业性比重的不同,将教育划分为三大领域,分别确定政府在其中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益性的重新解读——兼论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往关于教育公益性内涵的理解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有必要从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的角度重新解读教育的公益性内涵。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纠正教育公益性内涵的泛化,为教育产业性存在保留空间;二是赋予教育公益性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弥补教育产业性缺陷。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维护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高校的重要责任,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寻和研究;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基本教育和奠基教育的特性,是一种"成人、成才"教育.高等教育公益性和通识教育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内的概念,但二者存在相通之处,即追求共同价值观、关注高等教育的长期收益、注重终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教育公平等.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益性,是维护教育公益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等教育组织是典型的市场化的产物,其提供的教育产品的社会性要求民办高校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是我国教育类法规的统一要求.而民办高校的资本来源的非政府性,甚至产业性,决定了民办高校资本天生而潜在的逐利性.民办高校存在着资本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矛盾.政府应对"投资办学"与"捐资办学"、"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加以区分并给予法律认定,这是一种切合我国实际的做法,将更有利于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公益性)和私利属性(产业性)是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首先是公益性事业,但也是一种准公共产业,却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借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而提出并高校系统特殊性相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一个动态概念。  相似文献   

6.
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各阶层人士均对此争论不休。时至今日,虽争论已经不多了,但仍然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争议是好事,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我是教育产业的积极提倡者,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教育是产业,是服务性产业,办好教育、发展教育,必须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1郾教育是服务产业有些人不赞成教育具有产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是公益性的产品。我认为这种以教育的公益性来否定教育的产业性的观念是片面的。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有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教育的公益性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再议教育的公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性是指教育应该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倡教育的公益性,并不否定教育的私益性、营利性和产业性.政府、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教育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产业形成的国家理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代国内外教育产业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三个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其中,以国家理念的教育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与市场逻辑的教育商品性、产业性作为探讨的原则和基础,并对促进教育产业形成而进行的体制、机制、法制三个层面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运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性和公益性是同一教育本身固有的二重属性,不是存在着产业性教育和公益性教育两种教育。公共财政政策和公共教育政策的偏差、人们对教育二重性及其二者关系的误读造成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乱相和腐败。江泽民在关于教育的两次讲话中论述了教育的产业性和公益性,正确把握教育的二重属性,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产业形成的国家理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代国内外教育产业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三个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其中,以国家理念的教育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与市场逻辑的教育商品性、产业性作为探讨的原则和基础,并对促进教育产业形成而进行的体制、机制、法制三个层面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运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定位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的逻辑起点。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为大学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具有学术性、公益性、公共性、层次性等特性。学术独立以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协调发展以保证大学的多层职能,规范产业行为、建立合作机构与制度是我们对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定位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的逻辑起点.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为大学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具有学术性、公益性、公共性、层次性等特性.学术独立以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协调发展以保证大学的多层职能,规范产业行为、建立合作机构与制度是我们对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产业性不容置疑——兼与王晓辉同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任何国家都要保持各行业在发展上的平衡。但如何保持平衡,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策略是从中观的产业经济层面入手,建立产业间合理的结构性联系。但具体将哪种产业置于产业结构中什么层次和什么地位,主要取决于当时对该产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既要遵循各产业特性的要求,同时也要着眼于调整产业之间不同特性的联系方式与手段。王晓辉同志(以下简称王)在《教育研究》1999年第12期发表的《关于教育产业属性的质疑与探讨》一文,很值得从产业理论和产业政策的层面上进行反思。什么是产业性?教育有没有产业性?教育的公益…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德”之内涵极为丰富,大体有三种含义:其一,“德”是得之于“道”之德;其二,与“形”相对而言,“德”是内在充实之德,表明其在现实生活中、在生命自觉走向“逍遥”过程中作为人的精神性根源和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三,“德”是一种虚静空灵的心灵境界。基于以上理解,“道”与“德”、“德”与“性”之间的关系更为明确。“性”作为生命的本质是本然的、天然的现实性,而“德”则是一种内蕴在万物“性”之中的“潜质”。“道”则是“德”与“性”的终极性根据。同时,“德”的葆有需警惕名利、知见、形体等诱使“德”形于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关注学生的自主成长,离不开对学生三种发展需要——缺失性需要、维持性需要、成长性需要的辨析。缺失性需要是一种低层次需要,是由低于正常标准的发展状态而引起的弥补缺陷、消除麻烦、甚至"痛改前非"的需要;维持性需要是学生维持常态生活的需要;成长性需要是超越常态标准的更高境界的追求,是一种发展需要。因此,运用教育智慧关注并敞开成长性需要,将其与开展高品质教育活动的过程融合起来,应该成为班级建设乃至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持续改进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性假设框架下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传递和交流信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关于职业教育公益性的讨论,要区分是时教育过程还是对教育结果而言。对于教育的“产品”——人才,公共产品理论失灵,因为人才的创造性是任何公共物品都不具有的,可称其为“超公共产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应从教育的结果方面来体现,因而,公益性与私益性是相容的,公益性与营利性、产业性也不是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从"产业化"到"公益性"的理论和政震的转变,实质上是对教育本性的重新理解和厘定.教育产业化是一种经济取向的所谓教育改革,它是对教育伦理本性的背离,而教育公益性是对教育本性的回归,充分把握教育的伦理特性,对于我们在理论上树立观察教育问题的伦理视角,在实践上坚持教育的伦理操守,都有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存在,其概念始终处于一种见仁见智、尚未明晰的状态。已有界定大致基于对象、本质、目的、实践四个角度形成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经过深入解析指出,继续教育是指即将或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基于学习和适应工作、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进行的一种大学后非学历追加教育。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的差异与发展,人们对其外延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变化。继续教育与初始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第三级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回归教育、全纳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教育对象的高素质性、教育时限的追加性、教育目的的生成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讲探讨的问题有二:第一个问题是大学创造知识的动力何在?第二个问题是大学的知识社群特性如何?何谓"学术独立"、"学术自由"?为什么"学术"必须独立?在何种意义下,何种程度内说"学术独立"?大学作为知识社群具有很多特性,其中以自主性、独特性最为显著。作为知识社群的现代大学之第一个特性是具有"自我立法"的功能。大学要研究什么,不是经由大学以外的力量来支配。大学有它的自由意志,它是自己的主人。大学的知识社群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因此,重要的是:是否发现真理?大学作为知识社群而与政治社群有其本质上的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大学是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因此,大学这个知识社群就要讲究"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但问题在于:什么是"真理"?正是20世纪伟大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真理需要不断被解释。经由对这一命题的了解,才能理解为何大学"追求真理"的工作永无止境。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下,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学已经变成一种产业,现代知识生产的方式已经改变,逐渐走向"数量化"、"标准化"、"商品化"。21世纪的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社群,应该在创造新知识的"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以及在"道德教化"与"职能培训"的教育目标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大学一方面依赖政治、经济、社会等部门资源的挹注,但却又要不失去本身的自主性。在自主与依赖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创造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回归公益性是治理影子教育野蛮生长的关键所在。影子教育作为文化传播活动具有天然的公益性,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具有承继的公益性,作为法律所规定的公益事业具有拟制的公益性。影子教育的公益性表现为办学目的非营利性、办学收益的不可分配性以及办学产品的社会有益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影子教育公益性,应以优化非营利性登记制度设计限定办学目的,以构建影子教育行政执法的协同机制规范办学过程,以建立健全影子教育产品质量评估监督机制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