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把"字句时存在的遗漏偏误十分普遍。本文根据预科学生作业中的"把"字句偏误问题,将"把"字句中常见的遗漏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通过本次研究,为维吾尔族学生的"把"字句学习提出一些有益的帮助,降低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把"字句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比"字句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点,也是民族学生学习难点之一。本文通过搜集到的学生的作业及作文中"比"字句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其类型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使用"把"字句,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留学生在使用"把"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很多,原因也比较复杂.因而应针对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对"把"字句加以研究,以帮助留学生把握好这一句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韩国,在学习汉语中具有文化传统和地域优势。但是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把”字句是一个难点。通过对韩国留学生出现的“把”字句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纳,利用偏误分析理论,从分析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可以总结出韩国留学生学习、使用“把”字句的习得特点和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被"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泰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被"字句时所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遗漏、误加和误代几个方面,针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被"字句所产生的偏误,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时予以强调和指导,以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汉语的被动表达。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语法项目,是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促进外国留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把"字句。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是"字句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极为特殊的句式。"是"字句结构复杂,语义多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当复杂,留学生发生偏误的概率高,特别是遗漏偏误普遍存在。因此,对外国学生"是"字句的遗漏偏误分析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研究主要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结合语义类型和句法结构,对偏误语料进行类型分析,对典型用例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偏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文章从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结合蒙古语语音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减少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9.
汉语"被"字句由于本身复杂程度高、习得难度大,使其成为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造成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的主要原因既有"被"字句自身的,也有学生学习和教学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历来是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突出难点。结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对日语被动句表达法进行分析,探究其偏误的深层原因。在“被”字句教学中建议:教授主动句受事有所属格时,注意区分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注意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动句有显著的差异;区分被动句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将印地语与汉语"比"字句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以印地语为母语的印度留学生汉语"比"字句的使用偏误情况,归纳了"比"字句偏误产生的类型及原因,以期对"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字句是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预科生使用汉语过程中出现偏误较多的句式.维吾尔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各有独特之处.受语言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常出现偏误是一个普遍现象.结合例句,对维吾尔族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鉴别,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汉语“被”字句的特点,进而达到正确使用汉语“被”字句的目的,以期对其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教学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在汉语中属高频基本句式,但"把"字句特有的语用价值决定了其在结构和语义上都有诸多限制,致使维族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困难重重,尤其是遗漏现象比比皆是。对此,笔者对维族学生使用"把"字句的遗漏偏误(遗漏介词"把"、遗漏谓语动词、遗漏谓语动词后的补语及遗漏动词后的其他成分)从结构和语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索教学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学界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还比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实例,有针对性地划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探寻形成这些偏误的成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是汉语中通过调整句子句法结构而突出重要信息的句式,其使用的对象,成分都有限制,因而对于留学生而言是一个语法学习的难点。通过对留学生使用被字句偏误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汉语本体的研究,也为对外汉语过程中提供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自建语料库,对母语为手语的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的"是"字句进行偏误分析。研究发现:多"是"偏误"是"字句内部偏误缺"是"偏误;多"是"偏误句中形容词谓语句误用为"是"字句的比率较高;"的"字短语对"是"字句内部偏误有较大影响;"是"字句代词作主语时容易缺失。"是"字句偏误的原因有:"是"字句本身特点的制约;手语负迁移;听障生其他语法掌握不佳的影响;教材和教学方面的不足。针对听障生"是"字句偏误特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加强"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的教学;教授自然手语和"是"字句的转化规则;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注意句式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贾晓露 《文教资料》2011,(35):31-33
“被”字句是汉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也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语料检索,从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几个方面对韩国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偏误原因,以对韩汉语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时会出现很多偏误,这说明针对"比"字句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实践,对"构式—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期改进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现状,使学生从结构、语义、语用层面更好地理解和习得该句式,减少偏误的产生,也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中介语的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双语班学生生成的有偏误的“把”字句进行了分析,指出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对动词有一定要求,并对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蒙汉语教学中,"有"字句无疑是个重要的教学点。"有"不表示动作行为,基本意思是"领有、存在"。本文从"有"字句的概念、用法、"有+V"新结构和留学生在学习"有"字句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