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0月我校在总结一年多试行校长负责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十二中校长负责制条例》,《条例》中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上级机关领导下,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并对上述工作承担责任;党总支领导学校教职工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2.
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校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相结合,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功能的学校领导关系的结构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校长负责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领导体制,它体现了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和法人代表所拥有的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实践证明,校长负责制是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最为合理的领导体制,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办学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校长负责制的实际贯彻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试就校长负责制的完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教同仁。一、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加强和改善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领导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传…  相似文献   

4.
目前实行校长负责制是比较合理的学校领导体制,比较以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个结构概念,是由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组成了学校领导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其中上级领导是前提,校长全面负责是中心,党支部保证监督是基础,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是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必须改革建国以来,我市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六次变动,即建国初期实行的校务委员会制,1952年实行的校长责任制,1957年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3年实行的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革命委员会制,粉碎“四人帮”后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除了“文革”期间实行的“革命委员会”制完全  相似文献   

6.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领导和组织学校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轴的各项工作;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负责分管部门的领导工作。 正副校长能否协调工作,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协调主要体现在尊重、信任、商量、通气、分工、合作等方面。本文试就这些方面谈些粗浅看法。 一、尊重、信任是正副校长协调工作的前提 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全部工作主要由校长承担责任,校长有职有权有责,副校长人选由校长提名,报上级批准。正副校长之间的关系是为主和协助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职务上的分工必须以相互尊重、信任为前提。十五年来,我先后在陆家中学,亭林中学担任校长,并先后与五位副校长共事,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而且有时争论中比较激烈,但从总体上看相互之间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是好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彼此之间能做到相互尊重信任,互谅互让,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7.
团结协作提高管理效率曲靖市教委曹水春实行校长负责制,副校长和处(室)领导由过去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改为由校长聘任,体现了校长的意愿,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领导班子结构。但是,由于有的校长不讲究协调的技巧,不时流露出副校长和处(室)领导是自己聘任的,就...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所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在民主的视野下加以改造,不仅是基于理论的思考,更是因为其对民主实践的不足。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为综合协调各种矛盾,198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并设想了一整套以校长权责为核心,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的管理体系,设计了一个在理论上较能综合平衡各方关系的机制。一、校长负责制民主实践不足的原因1.体制设计的影响在现行的校长负责制下,上级行…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说的“学校”,当然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原来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总支、支部,下同。)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今后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这些问题不明确,就会妨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改革。本文打算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论校长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目前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这一领导体制包括四种涵义: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1]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四个层面表现得非常的不对称。一般而言,上级机关领导和校长全面负责得到了充分加强,而支部保证监督和教工民主监督却越来越弱。这样一来,校长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只强调个人的权力而不重视个人的责任。校长负责制在某些地方已经发展成为媚上欺下的“家长制”。校长已成为远离学校教学的官僚,学校成为他们玩弄权术的场所,教师们敢怒而不敢言。[2]这一现象已经偏离了校长负…  相似文献   

1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一种领导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几经变化。建国初期.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1956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实行革命委员会和党的一元化领导制。1978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0年,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分工”二字去掉,统称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当时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曾提出进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少数学校开始试行。上述几种体制是在…  相似文献   

12.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现状 实施校长负责制,是为了让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三个关系:一是协调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单纯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机构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协调校长与党支部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名为集体领导,实际无人承担责任,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作为学校的责任人,并从法律上赋予相应的权力;三是协调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试图转变当时学校面临人事制度变革的艰难而被动的状况,赋予校长一定的决策和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办学思想的领导,也是行政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校长普遍注意"领",即运用上级赋予校长的权力,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督促检查、总结评比、表彰奖惩。但是,学校工作光靠"领"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事情需要校长"导"。我觉得,校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史,中小学的领导体制几经变革,在建国初期曾实行校务委员会制,1952年以来先后实行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给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实行了"三制"改革,即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办学思想的领导,也是行政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校长普遍注意“领”,即运用上级赋予校长的权力,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督促检查、总结评比、表彰奖惩.但是,学校工作光靠“领”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事情需要校长“导”. 我觉得,校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导”.  相似文献   

16.
1990年7月,我开始担任校长,按上级组织的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6年来,我总的感受是,校长负责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活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但对校长的要求更高,校长的责任更大,学校的发展也随之更快了。怎样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我认为,校长负责制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校长对学校H作全面负责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责任制。在学校实行内行管理,用个人负责代替多人集体负责,克服实际上无人负责的现象。责任制的前提是内行管理,由…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3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我校于1988年下半年经厅批准试行校长负责制。几年来,这一体制逐渐趋于稳定和完善,去年5月,经厅宣布正式实行校长负责制。 一、校长负责制是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正确领导体制 建立学校的领导体制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2)领导必须是唯一的,不能实行多头领导,以保证统一指挥。(3)决策应该是集体的,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决策的实施必须是个人负责的,以保证目标的实现。(5)领导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8.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那么,校长负责制应包括哪些内容?这一改革是怎样具体实施的?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前不久,国家教委中学司召集部分省、市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中学的校长及有关部门领导,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可行、有效、科学.这是与会校长们从各自学校的实践中得出的共同结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内部领导体制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职责分离.校长有责无权,实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所说的“学校”,当然包括中小学。现行领导体制,中小学基本上是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学校中的党组织对行政不再起领导作用。它的主要任务,《决定》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其有关政策规章,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校长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全体教职工办好学校。学校应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 学校管理应遵循教育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