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疑种种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本文主要谈一种:设疑.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有疑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处理的需要,故意创设疑问,设置障碍,就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进入初中后,感觉数学越来越复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是我的尝试. 一、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思维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 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绩的母体.照本宣科地解释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疑是学之始,思之由“,由疑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也便有了探索真理的愿望和契机.……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有疑才能引起探究的兴趣,探究释疑的过程就是求取真知的过程.在大力提倡先学后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引导学生见疑、质疑,既是学法的引导,也是品质的培养.因此,学贵有疑,教师要引导学生见疑,鼓励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5.
一、精心设疑,提倡思考 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枯燥、沉闷的气氛与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法只能使学生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疑,从而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乃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体现.因此,能否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也即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作者对此进行了几点探索,作出如下总结:1.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2.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3.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究"。4.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  相似文献   

8.
一、精心设疑--引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作为教师就要"于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学,在兴趣盎然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9.
设疑     
设疑,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疑难问题的解答,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一、于无疑处,导其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解疑,就能有所发现,增进知识.有疑和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课堂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学生敢于寻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那种随心所欲、毫无计划的设疑提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最强烈、最持久的兴趣,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设疑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要达到四个基本要求。1.提问要有目的性。设疑提问不能为设疑而疑,搞形式、图热闹。设疑不是教师提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去考学生,也不是只提一些简单的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是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种只图形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发掘问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