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     
每个人既是宽容的对象,又是宽容的个体,人人都得宽容他人。宽容维护生命本身,也维护共同的生命,宽容使得差异性存在,差异性使宽容成为必要。所以,宽容就是培植和保护独特性、个体性和不规则性,也就是培植和保护生命。这正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前途所在。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一个学校的教育价值.也就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而学校文化作为生活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尊重生命。新型的现代学校文化是主张开放开拓的文化.是宽容和张扬个性的文化.是合作型竞争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观核心是“人”.将人的幸福置于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博览     
宽容:教育本质的延伸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培养对象主要是未成熟的、有待发展的、而且存在发展差异性的青少年。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对象的特征决定了教育本质上应当是宽容的。不宽容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规律和作用的一种否定,它对学生和社会采取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教育不宽容的原因是教育的“标准件”观念  相似文献   

4.
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毛主席也说过:“允许人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嘛!”由此可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一种美德。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督导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5.
房龙《宽容》一书的中文版自 80年代出版后,“宽容”一词在中国开始大流行。但“宽容”这东西很有点像“爱情”,谈的人越多意味着越少; 而且往往意味着人们并不清楚它究竟为何物。当然这也很“正常”, 尤其在我们这更“正常”。其实,“宽容”的含义固然是指一种心态,但这种心态的存否, 指向的却是权利的拥有或缺失。  相似文献   

6.
怎样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就要学会宽容 有宽容精神的人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而孩子需要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犯错是学生成长的权利.如果你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一个宽容的老师.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宽容.那么你眼中的孩子们会很可爱.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教师讲完《〈宽容〉序言》之后,附加性地告诫学生:“宽容要有分寸,对正确的对象我们应该宽容,对错误的对象我们不能宽容”。这话听起来够辩证,似乎也能使说理更加圆满;其实却是狗尾续貂———这一段“狗尾”,不但告诉人们讲课者完全误解了作者用意,暗设不要郭成杰而且这种“误解”把作者也带入到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陷阱中去了。这个思维陷阱就是:“一切都可以用正确和错误来划分。”这种思维模式和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不相容的。试想,如果把“正确”作为宽容的前提,宽容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正确”不需要我们宽容(赞成就行…  相似文献   

8.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需要激励、保护、关爱和宽容。但是,中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更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权”,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一种巨大的失败,教育不止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生命意识”和“森林”、“原野”等文化意象为视角,对戏剧《原野》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表现了封建势力极其伦理道德对人的生命的吞噬与戕害,展现了人类为了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所进行的抗争,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的思考,具有丰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齐燕群 《辅导员》2014,(18):29-30
雨果曾在《悲惨世界》里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爱默生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11.
<正>宽容是什么?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我曾看到一位老人的一首诗,他称赞: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高阔的天空,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宽容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宽容是延续生命,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闪烁的一瞬;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然而,遗憾的是当今社会"宽容"的美德常常被遗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生命意识”、“城市文明”和“人性”等为视角,对《米》的思想内涵深入分析,认为,它表现了城市文明阴暗面对人类生命的吞噬与戕害,展现了人性脆弱、黑暗的一面和人类为了维护生命价值和尊严所进行的抗争,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的思考,具有浓郁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当下政治宽容理论研究进行反思性批判的基础上,从“宽容态度说”“宽容手段策略说”“宽容差异说”“宽容交往合作说”“宽容权利说”“宽容承认说”“宽容美德说”等方面对政治宽容进行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解读,指出政治宽容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所谓“以人为本”即“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的总和。我们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理解、宽容、相侪、欣赏学生。这是创新教育中教育者应提倡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5.
蔡英英 《教育导刊》2009,(10):50-50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这种环境还必须是安全的,对儿童间的差异性是宽容的。儿童有自己的需要、权利和内在价值,而这些都应该被认可和支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这种尊重包含着对儿童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以及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的尊重,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体会到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6.
与一般人的名誉权相比,公众人物由于其具有公共利益性和公众兴趣性等特点.其名誉权应受必要的限制。它是人类社会自然属性的根本要求;是基于宪法价值的判断;既是权利、义务对等观念的具体体现,更是“权利”对“权力”的制衡:是维护民众知情权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表达自由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民众“话语权”之需要。对公众人物名誉权的限制必须坚持人格权保护优先、维护公共利益、容忍正当舆论监督和差别对待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是流动的空气。它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塑造着我们的气质、性格、感知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者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是“人的精神本体”,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课文,就是给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而反垄断法的基本使命就是反对垄断,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其实两者有着共同的立法目的,即保护权利人的权利,促进社会进步。知识产权一旦滥用就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需要通过反垄断法的调控予以规制。这也体现了在私权和公权相冲突时,法律选择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对人性、人格和个性的尊重和关怀,对人的言语生命的张扬,对人的言语生命意识的养护和培植,就是为学生言语学习和言语活动“立本”,为人生立本。本固枝繁,枝繁而叶茂,叶茂自然繁花似锦、硕果累累——这应当是常识。在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学视界下,我们更应关注隐性课程的教学,用隐性课程培植言语学习的恒动力,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助推下,去引领、带动显性课程的学习。如此,语文教学的知识获取与能力提高,将不再是缘于外部的压力,不是为了急功近利的应试,也不只是为了对付将来的生存需要,而是基于学生内在的、自发的、蓬勃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20.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在生活中学会宽容,你便能明白以下道理。宽容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物不会尽善尽美。无论是“患难之交”“、亲朋好友”,还是“金玉良缘”“、模范夫妻”,都是相对而言,他们的矛盾、苦恼常常被掩饰在成功的光环之下,而掩盖的工具恰恰是宽容。不必羡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