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的基础,是人与社会的相和谐。  相似文献   

2.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选择,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调整按要素分配的格局使之合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按要素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西方经济理论的诠释;第二,影响的作用机制;第三,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理论的探索过程与不足,讨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公平含义、分配是否必须出清、公司自身能否成为分配主体以及剩余归属。本文结论如下:(1)按要素贡献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应理解为相对公平,其含义是没有要素所有者感觉到分配过程存在明显不公平。(2)公司自身能够且应该成为分配主体。(3)分配未必出清,只有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时,真正的出清才会出现。(4)剩余不应为股东独占,应赋予股东之外的其他要素所有者参与剩余分配的权利和转让该分配权利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要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重要方针。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十六大报告提出让不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重要方针,表明我们党已经背弃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接受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让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包含着公平和正义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为理念引领着社会成员的生活。从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诠释出发,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精神的关系,提出培育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只有深切关注公共精神的培育,方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当以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关系为依据,以生产的组织形式为基础,划分多种分配方式及其结合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结构可以反映分配的社会性质;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分配原则,二者的结合是分配一般与分配特殊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也是合理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按要素分配方式。因此,既要看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同一性,又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搞好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因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应是混合所有制结构体系共存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的各类社会公正问题凸显,引起人们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安排的深层次思考。认真研究、梳理、总结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公正问题,对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缩减收入分配差距,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调高、扩中、提低"成为构筑和谐社会中收入分配秩序的基本政策取向.社会团体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秩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有与劳动价值论实现了统一,才能证明其合理性;而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便是两统一的关键。这个观点错误地理解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以为是劳动价值论为分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已严重违背了劳动价值论,根本不足以为据。其实,分配方式主要取决了生产关系。就我们国家而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应主要从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而伴随这种分配方式产生的“剥削”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必然,我们只有承认它、正视它,才能更好地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就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就需要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与谐社会建设的分析模型,并依此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鲁延安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4):26-28,4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科学发展观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问题上的新阐发,又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好图景的新注解.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规范、价值和动力等要素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相似文献   

16.
侗族即依山傍水而居,聚族而居,依环境资源而居.这三个原则,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品质,即与自然和谐,与生活和谐,与环境和谐.在构建和谐黔东南中,侗族的居住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这其中,教育——包括成人教育——无疑要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发挥一定的历史作用。基于此,本刊特约请我国成人教育方面的几位学者围绕“成人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个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研讨,以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30多年前,小平同志的一句经典表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中国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石。自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开始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直接诉求。现在看来,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但先富带动后富的景象却并没有如之前预想的那般顺利。中国30多年  相似文献   

20.
李勤良 《文教资料》2008,(11):75-77
赵树理笔下的老杨同志是典型的老党员形象:朴实真诚、深入群众、求真务实、一心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是迫切需要一个扎实成熟的领导队伍.老杨同志的许多领导技巧和作风对当代的领导干部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