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BT、6-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提高生育后期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籽粒灌浆,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PP333和6一BA综合效果较理想;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一定浓度的NAA、6-BA、KCI,KH2PO4和青霉素浓液,对扬花期小麦进行大田喷施。,经测定发现,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合理施用某些化学药剂,可调节和促进生理活性并对增产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小麦种子可提高其幼苗的抗旱性.在干旱条件下,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小麦后,其幼苗叶片含水量下降缓慢,相对电导率升幅小,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少,叶绿素降解慢,SOD酶活性明显增强.利用麦丰、五号(自配)浸种的效果最好.用多效唑、化控二号浸种的效果优于用惠满丰、缩节安浸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种子处理剂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乐时+敌委丹、适乐时处理的小麦种子亩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是所有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对照比较都无显著差异;适乐时+敌委丹、适乐时、敌委丹处理的小麦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制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沿淮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的株高较矮,重心高度较低,且其茎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在半冬性品种中均是最高的,其产量在半冬性品种中最高;偃展4110的株高相对较矮,穗长和重心高度适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其产量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皖麦29与偃展4110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产量也相对较高。半冬性品种矮抗58,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和皖麦29可以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玉兰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浓度三十烷醇、2·4_D(2·4_二氯苯氧乙酸)、GA(赤霉素)、α-NAA(α-萘乙酸)处理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实体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不同处理浓度2·4_D对菌丝体均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类种衣剂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3年的盆栽、田间小区及示范试验表明,用壳聚糖复合型和生物型种衣剂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均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壳聚糖复合型和生物型种衣剂处理分别对比照增产19.6%和9.4%。  相似文献   

10.
以一年生山茱萸为试材,在8月份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333)与6-苄基腺嘌呤(6-BA)复配剂,研究其对山茱萸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PP333和6-BA按质量比1:1配比混合且浓度为450 mg.L-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浓度的增灵水溶液处理冬小麦种子,结果表明:0.0013gL-1、0.001gL-1、0.00067gL-1的增灵液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0.01gL-1)的增灵则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增灵降低小麦芽中的过氧化氢酶(HDP)活性,但0.00067—0.0013gL-1的增灵提高了小麦根的HDP活性;0.001gL-1则显著提高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及(α β)—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地下水水位为2 m时,不同浓度的咸水(1.5、2.5、3.5和4.5 g/L)灌溉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干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咸水的浓度为1.5 g/L时,平均株高为58.9 cm,平均叶面积指数为5.69,平均分蘖干重为1.41 g,平均叶绿素含量为26.39 mg/L;与1.5 g/L浓度咸水灌溉相比,浓度为2.5 g/L时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分蘖干重和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减少1.8%、10.5%、10.6%和1.7%;灌溉咸水浓度为3.5 g/L时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分蘖干重和平均叶绿素含量较1.5 g/L时分别减少4.6%、22.8%、22.0%和3.6%;灌溉咸水浓度为4.5 g/L时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分蘖干重和平均叶绿素含量较1.5 g/L时分别减少8.5%、29.0%、27.6%和5.6%.灌溉咸水浓度越高,对冬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一品红器官发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一品红的休眠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NAA、2.4-D、6-BA、IAA、IBA和ZT等单因子试验和不同比值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合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一品红器官发生的效应。结果表明,接种7-10天,外植体上的休眠芽开始膨大,生长10-20天,单独使用生长素类有不定根形成,NAA效果较好,IBA次之;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有不定芽形成,休眠芽在5-6周可长成具有3-4个节的芽条,6-BA效果最好,IBA、IAA次之,组合试验中,不定芽和不定根的生成与调节物质的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对20%丰抗乐水剂不同施药量下新麦19号的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小区产量、株高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剂量20%丰抗乐水剂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每亩施用50 g、100g、150 g 20%丰抗乐水剂,小麦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5 cm、4.5 cm、10.5 cm,分别比对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降低了1.1 cm、3.1 cm、9.1 cm,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每667 m~2施用50 20%丰抗乐水剂的处理的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每667 m~2施用150 g 20%丰抗乐水剂的处理与对照药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施用50 g、100 g、150 g 20%丰抗乐水剂的处理,其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后喷施20%丰抗乐水剂可较好地降低小麦株高,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粒重、提高千粒重,具有一定增产效果,且优于对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20%丰抗乐水剂150g/667m~2较为宜.  相似文献   

15.
对百农矮抗58、郑麦366、郑麦7698进行11种剂量的MST种子活力剂拌种处理,分别稀释0(CK)、5、10、15、20、25、30、35、40、45、50倍,研究不同稀释倍数下MST种子活力剂对小麦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5~50倍的MST种子活力剂均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拌种后幼苗干重、根系鲜重、根系干重、苗高、根系长度显著增加;以稀释30~35倍的MST种子活力剂拌种提高种子活力效果最显著。研究结果为提高小麦种子活力播前拌种处理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产小麦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超高产小麦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容重r10>穗粒数r7>有效穗r6>抽穗至成熟天数r2>千粒重r9>穗粒重r8>全生育期r3>株高r4>最高分蘖r5>出苗至抽穗天数r1,而且还明确了各个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提出了超高产小麦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萘乙酸及复硝酚钠)处理对苘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苘麻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可达到90%以上;不同质量浓度的芸苔素内酯、萘乙酸和复硝酚钠浸种处理后,苘麻种子的发芽率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4、8、16 mg/L质量浓度的复硝酚钠对发芽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0.5、1、2 mg/L质量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对发芽指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经过5℃低温处理后再经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处理,对苘麻种子的萌发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在高质量浓度时反而表现出了更加显著的抑制效应.打破苘麻种子休眠以低温处理的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18.
商洛半夏块茎不同种植深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确定半夏适宜的播种深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株行距8×15cm,播深分别为5cm、10cm、15cm、20cm四种深度与播深8cm作对照,以半夏鲜产量和粒重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半夏种植过深、过浅均达不到增产的目的,播深10cm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22.95%.结论播深适当,能提高商洛半夏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豫麦49号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增产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