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提到写作文就皱眉头,不情愿,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学生的生活圈子狭小,阅历浅,没东西可写。而笔者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写作的形式过于单调,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写作的环境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如果灵活一点,或许这种局面将会有所改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这就是“生活作文观”,这一观念应体现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作文思路狭窄,多数学生总是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没东西可写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写。可见,如何有效地开阔小学生的写作思路,仍然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该思考和探索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最令我痛心的事莫过于学生的作文了。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得有板有眼,语言车载船装,一轮到学生写作,要么不愿意写;要么无话可写;要么假话连篇。这使我陷入了沉思,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如何让学生变得有话可写,如何让学生写自己最深、最真的生活?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看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  相似文献   

5.
林惠珍 《考试周刊》2012,(20):55-56
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就要让学生先学会欣赏作文,然后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联系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据一次调查看出,826%的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东西可写(即无米下炊)。因此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是克服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措施。一、充实生活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乐意写,写生活,多实践,表真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低年级学生在作入门中往往会碰到“不会写”、“没东西可写”这样的拦路虎而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把低年级的小学生愉快地引入作之门,使他们乐意写,有话可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教师要以大语观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练习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而且很多同学害怕写作,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没东西可写,用汉语思维,语法出错等。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起来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作文的积累、构思、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还把握不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谈一些看法。一、作文的积累方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素材的积累,写作就只能放弃。材料不够,捉襟见肘,硬着头皮做下去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课向来令学生头痛 ,因为大部分学生要么是无米之炊 ,觉得没东西可写 ;要么像茶壶的饺子 ,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改以后的作文课该怎么上 ?怎样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课的思维活动中并在共同的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我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作了一次有益的探讨。针对当下作文课老师规定话题 ,学生围绕话题作文这个固定的程式 ,我决定来一堂另类的活动课 ,在作文课上玩一场“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某种真诚的东西 ,进而激发出写作的内在动力。我先宣布这堂课“考试” ,就在学生惊愕之时 ,我又宣布这次考试只要抱着真诚友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积累的素材少、没掌握作文的方法以及训练不得法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实物的习惯,并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注重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真实感受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贴合了生活,才能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有情可抒。小学作文生活化正好迎合了新课改形势下作文教学的需要,有效地改变了当前学生作文流于形式,与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的现状,为写作注入了活水。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害怕写作,甚至讨厌写作,觉得没东西可写。即使他们勉强完成习作,也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词,而有个性有思想的作文则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成为我思考与探索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观察身边人和事,写出"自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感悟生活的真谛,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来. 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养成对自己身边人和事勤观察、善体会、细感悟的习惯.这就是写好个性化作文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学生作文语言艰涩,感情苍白,内容空泛,言之无物。与学生交谈,学生最感头疼的是作文,要么感到没材料可写,要么感到有感受但难以形成文字,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视作文为畏途。究其原因,学生阅读面狭窄,积累素材太少,触发不了创作灵感,产生不了写作兴趣,这就使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墙。“博闻强识”、“厚积薄发”,重视积累指导,是排除这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抓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和小练笔积累这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纵观学生真实的童年生活,他们富于想象,有想法,有话说,却懒得写。因此,每逢习作时刻,他们提笔就犯难,要么没东西写,要么不知从何写起。面对这样的现实矛盾,我以为,写作教学应当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阶段,我尝试依托文本引导学生练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学生怕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觉得没东西可写,于是写作文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每次写时都是敷衍了事,内容空泛笼统,学生怕作文,这是写作教学中的老问题,怎样让学生喜爱作文,激发其写作兴趣呢?本文就此作一点浅议。  相似文献   

19.
班花(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设计缘起]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集素材,然而,学生常常是绞尽脑汁也难以发现什么可写的东西。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