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前教育》2008,(4):28-29
一次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孩子学习排序,以“给跳跳虎做项链”游戏方式导入活动,让孩子用两种颜色按照一定规律给跳跳虎的项链珠子涂颜色。为了给孩子一个选择空间,教师提供了多种颜色的油画棒。指导孩子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画珠子。活动结束后,有少数孩子选择了用多种颜色来涂饰项链但没有规律。偏离了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于是,有教师提出疑问:是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审美自由,给他们提供多种颜色的油画棒呢,还是应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提供两种颜色的油画棒?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眼睛     
“春天是什么颜色?” “春天是绿色的。” “绿色是一种什么东西?” “绿色是生命!” 在我的生命中有两种颜色,除了黑,便是父亲常跟我提到的绿。父亲说:“你听,春天来了,出去走走吧!去‘听’春天!” 我走着,走在人群里,没有人注视我。我用我的听觉感受到光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将布置教室剩下的一点颜料放到美工区,忘记了收拾。一天我忽然看到许多孩子都过去玩,他们把几种颜色倒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混出新的颜色,玩得非常开心。看到这个情景,我十分惊喜,马上找来了许多调色盘和针管,让孩子们在美工区玩调色的游戏。悦儿把蓝色和黄色调和到一起,高兴地大喊:“祝老师,绿色。绿色。”我马上问:“是吗?你是用哪两种颜色配出来的?”悦儿想了想后回答:“嗯———是用的蓝颜色和黄颜色。”我连忙鼓励说:“悦儿,你真棒。用别的颜色再配配看,好吗?”这时奇奇说:“祝老师,你看这是什么颜色?”我…  相似文献   

4.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5.
眼睛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校园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特别是杨柳树,冒出了点点新芽,在春风的吹拂下,更显婀娜多姿。正好有一个活动是绘画《春天的树》,要求孩子在表现春天树的样子后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装饰。我想:这春光明媚的季节.何不把课堂搬到校园里。来一次写生活动呢?于是我们带着写生工具。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树进行写生活动。  相似文献   

6.
龚定红 《教育文汇》2013,(16):44-44
这是幼儿小班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题目叫《玩色》。我一出示调色盘,孩子们便议论起来。有的说:“红颜色和绿颜色在一起摇一摇会变成黑颜色”;有的说:“黄颜色和蓝颜色在一起搅一搅,就变成草一样的绿颜色”。他们都认为自己说得在理。那么,两种不同的颜料组合后到底会是什么颜色呢?我教孩子们第一次尝试作记录:先将自己的猜想用彩笔画上记号,  相似文献   

7.
一把糖果     
一天中午,我正值班,王静小朋友来到我面前,掏出一把糖果,四下看了看,一边往我手里塞,一边俯在我耳朵上说:“张老师,你千万别让小朋友知道。”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不能让小朋友知道?”她神气地说:“我妈妈说呀,给当官的家里去送礼,从来都不让别人知道。”听了孩子的这番话,我一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用什么颜色作画,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或许王静小朋友的妈妈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可是王静小朋友已经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不该学的东西。孩子仍然是天真的,但她纯真的心灵已染上…  相似文献   

8.
常常听到有家长在教孩子画画时说:“这东西画得一点都不像,应该这样画,应该照书上画,照老师的画。”“这孩子尽瞎画,哪有把鱼画在天上的?”“这张画颜色涂得一点都不均匀,用的颜色也不对,人的脸哪有绿色的,难看死了!”……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这些孩子的画,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来画,画不好就命令:“擦了重画!”反复的指责和否定,  相似文献   

9.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0.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常猛 《师道》2010,(4):27-27
今天放晚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12.
常猛 《教师博览》2011,(1):44-44
今天放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明星!知道吗,我是他们的偶像,成名的速度远远高过那些娱乐明星,大家都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呵呵,他们就是和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有的小朋友叫我帅哥,有的小朋友叫我阿舅,还有的小朋友叫我老汪,我就像他们的老朋友。每当我推开班里的大门,安静的教室里便会猛然喧哗起来——“汪老师今天上体育课吗?”“上体育课吧!”“我们快走吧!”这些孩子显然已经变成了小兔子,心儿早就穿过墙壁飞到操场上了。  相似文献   

14.
同行相见,谈得较多的问题是:“孩子好动,无法施教!”我刚开始工作那阵也有同感,整天冲幼儿们喊:“别动!不要讲话!”然而他们就是动个不停,常常是我喊破了嗓子,他们弄坏了桌椅和玩具。我气得要死,精疲力竭,他们却偷偷地发笑。后来,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不是孩子动多了,而是我动少了。于是我就振作精神,变自己的“少动”为“多动”,动手动脑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内外活动:会变的颜色让他们自己变;春天的秘密让他们自己找;种花,饲养小动物,也让  相似文献   

15.
高韦 《现代家教》2003,(8):34-34
午饭后散步时,孩子们对楼上垂下来的迎春花很感必趣,纷纷问我:“高老师,那些漂亮的小花是什么花?”“叫迎春花,欢迎春天来到的花,它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它开了,就表明春天真的来到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你们看,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是黄颜色的。”“那么,它的花枝呢?”“它的花枝是咖啡色的。”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又产生了兴趣:“它是棵死树,你看,它的叶子都没了,只剩下树枝了。”“它没有死,它没有死,它很快就会发芽的。”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意见,都来找我判是非:“高老师,你能告诉我们它是棵什么树吗?”其实我知道它  相似文献   

16.
王莉 《早期教育》2006,(2):37-37
设计意图 春天里,我带孩子到公园、绿地去踏青。有一次在路边的空地上看到一位老人在卖小鸡,孩子们的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他们一下子围了上去,不停地问: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于是,我在布置环境时组画了许多不同形态的小鸡、母鸡,让孩子们看看说说,并设计了“可爱的小鸡”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方衡 《教育文汇》2013,(4):37-37
春来了,乍暖还寒,满畈的麦苗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冷风中快速地抖动着。我领着学生们奔向田野。他们好兴奋哟,一个个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好奇地问我:这里的草儿怎么这么多;有的竞“无知”而天真地说,这大片的草长得好整齐啊!我打开课本,将刚教过的《我家、都市和乡村》课文题目改成《田野、乡村和麦苗》,并将文中“都市里种着楼房,乡村里种着树木,我的家,种着快乐和幸福”改成“都市里种着楼房,乡村里种着麦苗,绿色的田野种着生机和快乐”进行朗诵。孩子们都不解地跟着我读。他们读着读着,终于感受到,城市太遥远,眼前的才最真实,这一片绿才是乡村特有的。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神情,我问道:“田野还种着什么呢?”几个孩子脱口而出:“种着绿色”!“种着高兴”!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费曼在回忆父亲对他的培养时,曾经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看见那个鸟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我一点都不知道。”我回答。“那是一只褐色的、会发喉音的画眉,你父亲什么也没教你吗?”  相似文献   

19.
吕静 《学前教育》2009,(4):33-33
今天的绘画课是涂色——美丽的花儿,当我给孩子发了印有小花的纸后,照旧提醒孩子们不要涂到线外面、中间要涂满等。孩子们很快都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起来。佳佳一直都在为选择何种颜色拿不定主意。等我走了一圈,她终于选好了颜色,可又迟迟不动笔。我就问她为什么不涂,她回答:“老师,我怕涂到线外面。”“老师,我如果涂到外面,妈妈又会说我的。”“老师,我要是把笔弄断了怎么办?”……没想到,她有这么多的顾虑!事后才得知,  相似文献   

20.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正在学校整理材料。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几个孩子热闹的叫声,我一听,马上意识到,这是今天去参加全县“车模”比赛的同学,我想知道他们今天比赛的情况,所以马上跑出去招呼他们,叫他们过来了解情况。只见他们都兴冲冲地跑了上来,嘴中不停地念叨着:“某桌同学是全县一等奖。”“哦,是吗?你们怎么知道的?”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高兴,所以想得到证实。原来带队老师在比赛结束后,去询问了负责裁判的负责人,裁判粗略看了以后,说:“第一名是你们的,毫无疑问的了。”学生们知道结果了,怪不得会这样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