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心理战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其威力不仅危及军人,同时还波及民众。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心理战的对象不仅是军人,也包括民众,不仅其作战过程伴随整个战争的始终,其作战样式也变化多样,且极具欺骗性。它直接影响预备役部队及民众在战争中的行为反应速度及作战能力,甚至对指挥者的战略和战术决策产生干扰作用。因此,实施心理战教育训练,增强预备役部队及民众的心理战意识,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将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郐继政  林清山 《华章》2007,(12):154-154
当前部队中,以军人心理健康为核心内容的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侧重解决军人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解决少数军人的问题.而对于军人心理健康中另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全体正常军人心理发展,开发其潜力、激发其活力与创造力等教育工作即积极心理教育却关注不多,发挥作用不大.因此本文就军人积极心理教育的概念、意义、途径等方面进行思考,以促进军人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作战方式由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向复杂电磁环境战争的转变,我军在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挑战。与以往相比,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的心理素质越发受重视,如何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有的放矢地预防因心理适应问题而影响战斗力的因素,是新时期对我军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加强这一环境下的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培养,缩短参战时的心理适应期,把影响参战的可能的心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对于造就全面发展、适应部队需求的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战争中认知域成为战斗力争夺的关键点,心理空间成为战斗力交锋的三大空间之一,使得军人心理素质与心理机能上升为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校心理教育职能需拓展到战斗力层面,心理教育的模式需从单项教育训练走向融合军事教育训练模式,心理教育的思路需从知性化走向实战化。  相似文献   

5.
战争考验着军人,只有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军人才能有悲悯的情怀和果断的决议。历史上战争中的人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未来战争中,如何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才是军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多著名军校,人文课程占有重要的比例,除了课程设置,军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更需要将人生观和开阔的历史文化视野渗透在军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军人的各种能力,这在当代信息化战争中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军人心理学》课的教学是军队院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改进是目前军队院校 推进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军人心理学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优化教学过程是培养学 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员心理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利用蓄能电容组高压放电模拟涉爆作业的危险情境,设计特殊引信模拟涉爆作业操作特点,研制用于涉爆作业人员心理防护训练的装置。很好地营造了危急紧张的涉爆作业情境,对搞好军人的抗应激心理训练,提高军人战时的心理防护能力,有较好帮助。  相似文献   

8.
当今军事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 ,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激光等科学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军事领域 ,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并没有降低人在战争中的作用 ,相反 ,对军人的心理意志要求更加严格 ,考验更加严峻。因此提高军人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学训练 ,在现代战争的准备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江主席强调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包括战斗精神与武器装备两方面的准备。战斗精神准备的中心内容是树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充分的战斗精神准备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保…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现当代重要作家"的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英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以写战争创伤著称的女作家。在其后期创作的六部小说里,她描写了受到残酷的战争所影响的士兵、军医和战地记者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心理躯体化反应"和"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本文通过创伤理论、精神分析学以及巴克的创作背景来分析其后期作品中的战争创伤。通过残酷和惨烈的战争给英国人民带来无法言说的创伤和梦魇,巴克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创伤世界,记录了英国人在一战期间以及战后跨越一个世纪的心灵创伤。她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创伤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创伤记忆,将永远存在,并且无法被历史所抹去。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战争是继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时代战争之后出现的新一代的战争.它对于军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外语作为一种信息媒体和交际手段,是现代军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中国属于汉藏语系国家.象形方块字的文字特点和闭关自守等历史原因使得我国的外语普及至今还很落后.这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军人的外语能力放在打赢高新技术战争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战争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当代文学的形成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当代文学不仅在诞生之初出现了大量反映战争的作品,战争文化心理也一直贯穿于当代文学的脉络之中。本文简要梳理了当代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研究状况,力图呈现出批评家们对战争文化心理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2.
心理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助、互助以及无助是人的价值和潜能实现的三种本体性活动状态。具有强大心理潜能的自我是自助活动状态的重要心理基础。挖掘个体心理潜能,改善和提高个体心理自助能力,是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心理调节是维护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军营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部队实际提出军人常见心理问题的四个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6,(7C):86-87
心理适应能力,又称心理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得种特征互相配合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特征。一般而言,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人,在碰到各种紧急、复杂、令人恐惧或危险的事物时,仍能安然处之,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出自己原有的能力和水平。而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人,一旦遭遇到自己先前未经历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谢茂华  刘梨梨 《考试周刊》2016,(15):154-155
战斗精神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名合格军人必备的素质。团体心理训练能培育战斗精神,有效增强部队的战斗力。本文针对海军航空兵战斗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四个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优化海军航空兵战斗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是与一系列战争相联系的,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于战争年代的文化,在和平建设时期依旧深刻地锚入人心,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战争文化心理。从当代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等方面阐述战争文化的形成,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文化心理在当代文学中的呈现,旨在说明由战争文化心理所造成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82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拆弹部队》选择的背景和事件是尚未结束的美伊战争,如何表现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无疑需要在电影叙事和主题表达上寻求新的突破。这部电影在战争的主题设置以及揭示战争状态下的人的心理状态和叙事方式的运用上都留给了研究者较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战斗精神是我军特有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都需要发扬战斗精神。和平建设时期抢险救灾的战斗,更加需要弘扬战斗精神。为了更好地弘扬战斗精神、增强军队抢险救灾能力。我军必须加强“非战争行动”的训练,增强我军指战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战斗作风,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还越须以强大的物质后盾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19.
培育军事心理素养,是军人心理学课程对标为战育人提出的更高水平教改目标。军事心理素养涵盖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层面,因此,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自觉反思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质,达到知识获取、态度塑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目的。在界定军事心理素养和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每个教学专题对应的军事心理素养培育目标,通过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和“BOPPPS+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过程、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和督导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苑冀  杨立强 《考试周刊》2010,(31):199-200
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学兵心理健康及士气的影响,本文作者随机选取某基地在训学兵7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不干预对照组。结果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在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军人士气量表各因子及自编班级评价问卷上的分值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促进学兵心理健康、提升士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