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化》2014,(5):1-1
<正>她为我而来,甚至在我到达人世之前,她就已经准备好了,爱我,就是她生命的主题。"她是新生儿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了。"我的爸爸把白褐相间的小毛球捧在手心里,任小猎狗在他的掌心里扭动着柔软的身躯。爸爸的动作是那样轻,就像捧着一个珍贵的水晶花瓶。他们俩互相感知着对方的体温。很快小狗就跟爸爸熟悉起来,安心地趴在他的掌心里不再动弹。从那一刻起,爸爸。  相似文献   

2.
3.
《蔡甸四日记》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由中共建立的抗日宣传队之抗宣二队书记舒仁岳记录的在蔡甸四天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的见闻,是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珍贵史料。本文对《蔡甸四日记》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4.
在人生繁杂的表象背后是一条悲伤与欢乐交织的运动曲线,痛苦与幸福则是攀接在这条曲线上的一对孪生姐妹.智慧的人们从来不会忘情地沉醉于欢乐之中,而是紧紧抓住欢乐的间歇,做好迎接痛苦的准备.因为他们深知:人间有多少痛苦,便有多少幸福;珍惜痛苦,也是珍惜幸福;期待幸福,首当接纳痛苦.  相似文献   

5.
金岱 《东方文化》2002,(5):40-45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先是梦见我迷失在一所迷宫里,而后则发现这迷宫原来是一座囚牢.一座原始囚牢,像人类史一样古老的原始囚牢。  相似文献   

6.
正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环球考察成为可能。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进行环球考察的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则迟至晚清时期才有人进行环球考察。晚清第一个环球考察的是海关官员李圭。光绪二年(1876年),是美国开国百周年纪念,在费城举行博览会。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参加博览  相似文献   

7.
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knowledge)着力于知识与其他社会或文化存在的关系的研究,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怀疑论传统和维科的<新科学>.首先使用这一词汇的是马克斯·舍勒,1924年他创用了Wissenssoziologie一词,从此,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了起来.此后,经过卡尔·曼海姆、彼得·伯格和托马斯·卢克曼的等人的工作,这一研究日趋成熟.1970年代以后,知识社会学问题再次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焦点.据说,对知识的考察能够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中超越出来,转而揭示它与各种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乃是基于知识本身的确处在一个充满了文化冲突、价值纷争的时代,而它所置身的复杂的社会文化力量从不同的方向上构成了对它的牵引.  相似文献   

8.
正是丹桂飘香的深秋时节,笔慕名访问了位于闽粤赣边的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寓方街73号风伤科日元研究所(电话:0597-4562448)该所系福建省科技修企业,编号为闽科企证字600027号,其主将为肖日元.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北京长安街南侧,复兴门立交桥畔的这座苏式建筑——中国广播大楼,已有30几年的历史了.这座当年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在如今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的京城里不免显得过于平常.然而对于一些与我们远隔万里的外国朋友与海外侨胞来说,这个地方使他们感到神圣,也感到亲切.因为正是从这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波为他们揭开了东方土地上一个神秘国度的面纱,使他们了解到华夏古老的传统与璀璨的文化,了解到社会主义中国的新发展.为此,一些外国朋友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要亲眼看看工作在这里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兼谈陈寅恪的古典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明,陈寅恪是历史上少有的既能潜心于学术研究而取得大成就,又具有博丽深遂的才情在文学创作上自树高格的一代大师。他在长期史学研究中总是未能忘情于文学的研究,特别是诗的研究。而作为一代学术大师,他有他的学术体系,这个体系,不妨称之为对历史演进所作的文化史的批评。文章分析了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学以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论述,特别是引述了他对于元稹与《莺莺传》、沈约与道教信仰的研究,指出,对于陈寅恪来说,文化史批评不是一种偶然性与局部性,而是一种根本观点,那就是对历史、对社会采取文化的审视。他的研究使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得到整体的呈现,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它的本质。文中结论性的意见是:他是既把以往人类的创造作为自然的历史进程,加以科学的认知,而又要求对这种进程应该具备超越于狭隘功利是非的博大的胸怀,而加以瞭解,以最终达到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文明能有一种充满理性光辉的同情,——这就是贯串在他大部分著作中的可以称之为文化史批评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火锅、串串、变脸、茶馆……每每看到这些,一种闲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继而让人联想起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一个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人间仙境——成都。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十大古都"之一,历史绵长、地域文化浓厚、都市生活悠闲舒适。随着近  相似文献   

12.
正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机智敏捷的智力游戏。这种游戏据说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蜀后主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孙吴张温出使蜀汉,与蜀人益州学士秦宓有一段对话: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相似文献   

13.
<正>时隔十三年,重建后的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于2014年11月3日正式开门营业。原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塔在9.11恐怖袭击中倒塌,据BBC消息,新世贸中心新建筑群在原世贸中心遗址上建造,其中一号摩天大楼是主建筑。世贸中心的业主纽约港务局(Port Authority)的执行总裁弗耶表示,"纽约市的天际线又齐全了"。十三年的时光告诉我们,唯有与恐怖分子做坚韧英勇的长期斗争,才能给世人带来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五百人会议判处死刑,这个事件对西方文明史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作为一位几乎不介入政治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何引起了雅典人如此巨大的公愤以至不得不饮鸩而死呢?为此,笔者想在较基本的思想层面上对该事件作一番考察,以求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鼓藏节”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每13年举行一次,各地的具体节期不一,但多在初冬进行,期间广邀宾朋,并举行大规模的杀牲祭祀活动,节日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综合呈现,也为苗族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2007年底,笔者有幸赴溶江县兴华乡高排村。亲历了当地的鼓藏节。  相似文献   

16.
年轻的时候她很漂亮,追求如过江之鲫。然而她的选择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她同一个其貌不扬家境一般的推销员结了婚。  相似文献   

17.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18.
种树是件容易的事情,却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去种树,只有村里的人每年都种树,在他们看来,这是件自然的事. 家里生了小孩,特别是男孩,长辈们就开始替他种树,树长得好,孩子也就长得好,树长大了,孩子也成人了.其实不然,种树容易成材难,树比孩子难养多了,种百株秧,成一株材,这是真理.孩子长大后,自己也种树,看着自己种的树和长辈种的树一起成长,大了,孩子也该盖房成亲了,选一两棵成材的伐了,做梁做柱.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去开了一个学术会议,会的规模不大,够不上级别,一二十个人,都是一个行当的,如果称专家不算是恭维别人和自我恭维的话,也可以说都是一些专家吧。会议没有请当地的领导出席,没有通知当地的新闻界,也没有举行诸如开幕、闭幕之类的仪式,大家围桌而坐,自由地讨论一个大家都关心的学史写作问题,会开完了,同行的想法互相都清楚了,觉得收获挺大。尤其是对这种开会的方法,大家都挺感兴趣,觉得这才算找到了开学术会议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钟华 《世界文化》2008,(3):36-37
《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历来为评论界所关注,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阐释多如繁星,但多数人只着眼于文本中潜藏着的异化现象,把他塑造成物化世界的牺牲品。然而,甲虫之谜却少有人注意,即小说的主人公为何一定要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呢?小说开篇,主人公就被抛入陌生的异己世界:“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作为既定事实被主人公默认,他并没有思考变形的缘由,直至他最后凄凉的死去,作者从未交待或暗示主人公与甲虫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