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小莉 《甘肃教育》2007,(12X):10-10
一、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 1.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由浅人深地娓娓道来,在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讲授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听得津津有昧。师生情感交流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将上课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造成“教”与“学”脱节,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低。  相似文献   

2.
田锦萍 《考试周刊》2013,(83):38-39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应具有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语言艺术,声情并茂是语文教师的事,与物理教师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物理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近,教学内容也相同,但教学的效果却不大一样。一个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学得兴致勃勃;一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张桂珍 《课外阅读》2011,(5):232-232
一、教师的语言富有艺术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式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甚微。那么,如何扭转这种状况呢?  相似文献   

7.
鲁伟红 《考试周刊》2011,(48):52-52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  相似文献   

8.
同样的课,有的教师讲,娓娓动听,似春风化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而有的教师讲,则平铺直叙,词汇干瘪,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不仅与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能处处时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给人一种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会的印象。但在课堂练习、章节单元测试时,效果不很理想;课堂提问学生答非所问,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并未真正掌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只重视知识结果的传授,忽视知识形成发展何谓导学式教学法何谓导学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津…  相似文献   

10.
教书是个见仁见智的事也是一个显示教师水平的事。一篇同样的课文,有的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兴味盎然;有的老师讲得淡而寡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在工作时是否有自己“心灵”的参与并是否能调动学生“心灵”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法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往往是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语法知识,归纳语法规则,而学生则是机械操练,被动记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体会,通常语法课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在反馈中还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所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存在有这样的困惑: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不要重点讲语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口味四溅:学生似乎听得津津有味.按理说,这种课效果非同一般,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课,教师只注重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挖掘,却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教师往往忽略了自己与学生由于年龄不同而产生的思维特征的不同,越佾代庖,以过高的“教”的积极性替代和压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肃夺了学生练的权利。讲读课如此,自读课也是如此。学生被教师牵首鼻子走路;离开了教师,学生心里就懵懵懂懂,一片茫然。德国教…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无论是作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作为职业技能的指导者、咨询者,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一、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语音不标准,南腔北调。2.音量不够,声音含糊不清。3.语速不当,不能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调控快慢。4.语调无变化,呆板机械。5.语言缺乏逻辑性、严密性。于是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上面讲得索然无味,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脸茫然。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的欠缺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二、教学语言的…  相似文献   

14.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初中政治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那么,怎样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总想把语文教活教好,但总不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确实是很难把握的一种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而且教法单一,内容贫乏,以致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对语文渐渐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6.
谢彬 《甘肃教育》2008,(23):47-47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气氛比较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7.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优势特点分析 (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我们旧时的观念中,一直以来,教师采用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就教材讲教材;学生处于被灌输状态.课堂里便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一派茫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一片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所产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赖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下面谈谈我在这个方面的体会。教师讲得有趣学生才会听得有味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语言。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教师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通俗、明白、有趣味。教师讲得有趣,学生才会听得有味;学生听得有味,才能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才能听得进,记得住,晓得用。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选材、立意、谋局、布篇,教师讲得枯燥,学生也听得厌烦。如果能另辟蹊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这样“三点”值得尝试: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渲染文章的动情点;指导学生处理文章的感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