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作为社会上流行的语言是几千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它蕴藏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阶级社会中,文化长期被剥削阶级所垄断,成了他们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因此在相当一部分成语中也深深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今天我们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更需注意吸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第四八二页是这样解释“轻裘肥马”这个成语的: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 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剥削阶级的豪华生活。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时空》2014,(2):8-9,29
【鉴赏引路】 我们使用的成语有很多来自古代的典籍。它们藏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曲突徙薪”就是藏在故事中的成语。这个故事选自《汉书‘霍光传》。读这个故事时,先要学会读懂成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要仔细思考这个成语中包含的道理。这样,你就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正确运用这个成语了。  相似文献   

4.
成语言简意赅,内蕴丰富,不少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或神话故事,而且还有“主角”。有的“主角”就显现在成语中,比如“愚公移山”。有的成语是发生在这个“主角”身上的故事,比如“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主角”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5.
1.列宁说:“任何国家都意味着使用暴力,而全部区别就在于:这种暴力是用来反对被剥削者还是反对剥削者。”P.45(1)这里讲的“暴力”是指国家的常备军、警察、监狱等暴力设施。暴力机关是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标志之一。任何性质的国家都以暴力机关为后盾,否则,所有国家的权力都将失去作用,“国将不国”。(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暴力设施既可以用来为剥削阶级服务,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也可以用来为被剥削阶级服务,反对曾经剥削和压迫过自己的剥削阶级。如果是用来反对剥削者,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剥削阶级掌权的国家。如果是用来反对剥削者,那么这个国家就  相似文献   

6.
桂赛男 《考试周刊》2010,(23):45-45
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言,对于某个成语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个成语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运用,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地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逐渐地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下面我就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成语教学谈点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九牛一毛     
聪聪 《下一代》2008,(3):37-37
我国的一些成语,大都记载着一个古代故事。比如,"九牛一毛"这个成语,就记载着司马迁蒙冤受辱的一个案件。这个成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古代散文名篇《报任少卿书》一文中。  相似文献   

8.
一故事引入,导入课题 1.猜谜语.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观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这两幅图中人物的动作表示的是同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吗? 课件出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师:谁知道这个成语中的"障"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快乐成语连连看粗心的叭叭熊学成语时。把汉字打乱了,他怎么也找不到成语了。格子中藏有9条成语。亲爱的小朋友你能找到几个成语?快点告诉这个大迷糊吧!  相似文献   

10.
再接再厉     
子晨 《中文自修》2009,(11):51-51
在勉励别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用“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可是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字很容易用错,就是“厉”,许多人都把“再接再厉”写成了再接再“励”。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既然是勉励,那么就应该是鼓励的“励”啊。这就需要了解“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厉”这个字的本义了。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四字格”结构在成语中占绝对优势。我调查过古今兼收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88.8%,重在收录今人常用成语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94.1%,从古今成语运用来看,四字格成语似有增长的趋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果?本文试图从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民族文化心理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猜谜语。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观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这两幅图中人物的动作表示的是同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吗?  相似文献   

13.
李子亭  张港 《现代语文》2007,(3):120-120
现在,成语"学富五车"是形容人的学问大,读书多,"五车"就是说,人有五车书.其实,这个成语原来并不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十分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一册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个训练项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几个教学实例来谈谈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有朋友问"成语"这词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成语这个语言事实,还涉及"成语"形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诗经》中的语句被引用来表达己意者,先秦典籍中不难看到,《诗经》中的一些语句被反复引用,历代沿习,流传至今成为成语的约有150多条,如:"战战兢  相似文献   

16.
龙龙说:“由‘三’构成的成语有许多。我发现这个‘三’字在不同的成语里,意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成语中的‘三’,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瑕不掩瑜和瑕不掩玉“瑕”是玉上的斑点,“瑜”是玉的光彩。这个成语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成语原意并不是说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王”,所以“瑕不掩玉”的用法也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的成语误用.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当”是抵挡、阻挡的意思。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18.
提起暗示,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成语“望梅止渴”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暗示效应。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成语多为四字,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对于翻译中是否可以多用成语这个问题,我国翻译界见仁见智,各求所好,该文结合翻译实践,对这个问题略有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动动手     
<正>中间的格面里有四个成语,如果四周的格面往中间折,没有被有点格子盖住的四个汉字,又可组成一个新的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