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歧义现象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在言语交际和外语学习中,面对无法消除的有意歧义就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歧义容忍意识。对歧义容忍意识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吴金林 《文教资料》2011,(19):39-41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和语用歧义,界定了由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文中运用语用学知识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引起语用歧义所产生的语用功能,并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是遵守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和方式准则,其语用用意也具有关联性。同时,还从关联理论和各种语境因素方面对准确认知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用意,成功实现言语交际,达到交际意图和目的做了解析,提出了可行的理解推理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歧义即语用歧义进行了研究。语用歧义涉及话语,言语行为,指示意义,含义等四个方面。我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发歧义,而积极地利用歧义又可以产生多种语用效果。分析和研究语用歧义不仅对语言的理解,写作和翻译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可以验证并丰富语言规则和原则,进而推动语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歧义容忍度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言语交际中,文化背景、认知风格、学习策略,以及自我形象的差异都是影响外语学习者歧义容忍度的重要因素。而歧义容忍度是可以培养的,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来适时提高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对提高外语教学成效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歧义产生的四种类型: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歧义会带来额外含义。在一定语境下,会话合作原则的违背会产生会话含义,文章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因违背合作原则中的四大准则而产生的歧义现象。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有利于更好观察言语交际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歧义产生的四种类型: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歧义会带来额外含义.在一定语境下,会话合作原则的违背会产生会话含义,文章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因违背合作原则中的四大准则而产生的歧义现象.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有利于更好观察言语交际现象.  相似文献   

7.
歧义是对合作原则的违背,言语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歧义。文章指出,应避免的词汇歧义是指因语言的使用者无意识地使用了歧义词汇而导致的歧义。然而,当言语者和受语者有意识地运用词汇手段违背“合作原则”中的“避免歧义”准则以达到某种交际意图或语用目的时,词汇歧义的积极效应就得以发挥。因此,言语者和受语者是词汇歧义生成的主观因素。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巧用词汇歧义的积极作用,以获取讽刺、幽默等修辞效果或使语言更具趣味性而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侯国金先生指出间接不都是为了礼貌,间接也不意味着礼貌,直接言语也能表达礼貌。何兆熊认为“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之间的差别显然是解释间接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的差别正是产生歧义的关键,笔者针对抱怨言语,对间接言语在产生歧义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蓄意歧义在言语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巧妙地对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刻意曲解,以达到特定的交际意图。从顺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策略四个角度分析蓄意歧义的语用内涵,阐明了蓄意歧义是一种动机性很强的语言的处理运用,是有效的言语交际策略,它揭示了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并在不同层面对语言作出选择,旨在引导语言使用者树立全面、辩证的语言观;通过有策略地运用蓄意歧义,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丽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1):104-108
针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歧义即语用歧义进行了研究。语用歧义涉及话语、言语行为、指示意义、含义等四个方面。我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发歧义,而积极地利用歧义又可以产生多种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运用转换生成语法有关理论对维吾尔语句法歧义进行简要分析,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谈模糊语言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恰当 ,是应用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但是 ,在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同时 ,却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模糊性。以往 ,人们对应用写作往往只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却忽视模糊性。其实准确的表述既有赖于精确的词语 ,同时也离不开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语义范畴内对语言和言语的模糊性的研究,使我们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认识,止于由特定系统化方法所由得出的推论上,自然语言模糊性不仅仅是语义问题,还应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从语言——世界图景——认知上来认识这个问题。语言的模糊性负载着混沌的存在以及人们对这种存在的概念化过程中模糊逻辑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4.
模糊和歧义都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两者之间往往界线不明。模糊语言和歧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它们的概念不同,产生的根源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区分它们的差异,对语言研究和教学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颖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0-121
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众多语言的共有特性。试通过观察、分析英汉中的句法歧义现象来研究句法歧义,并以句中歧义的对比研究为基础,浅谈歧义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模糊容忍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克服由语言的模糊性造成的学习困难,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模糊容忍度.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学习者模糊容忍度情况,模糊容忍度和学习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听说读写四方面模糊容忍度的差异性,有助于认识和运用模糊容忍度来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下研究如何避免英语歧义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认知语境对英语歧义句理解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归纳分析了导致歧义的种类和原因。通过例证介绍了语境对歧义句的把握和正确理解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利用语境避免歧我的某些教学方法,如怎样利用背景知识避免歧义,从而达到对原句整体上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英语歧义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交际中的歧义现象是普遍的。英语的歧义现象在使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同时,也给交际带来困难。本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化等五个方面对英语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歧义的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传统的歧义研究多是对引起歧义的语言因素的探讨。近年来的歧义研究日益凸显出非语言因素是歧义的重要诱因。然而对非语言因素的研究还很薄弱,虽偶有学者提及,但论述零散而不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词汇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来分析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的成因;从语境理论中的非语言因素视角来探讨动态交际中歧义的产生,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和对待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