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静 《华章》2012,(17)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有力工具.认知是语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认知的方法对国俗语义进行阐释,可拓宽国俗语义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孟宏 《教育探索》2007,(11):43-44
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和隐喻等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适应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强调对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人总体认知的基础上.隐喻是一种非常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因隐喻是一种话语现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对其加以辨认和理解.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语义实证的研究证明,"手"一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同时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获得的不同义项则表明, 隐喻还受到文化背景和语言个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由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本文根据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理论,将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作了较细致的分类,解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尤其是其生成的隐喻意义。本文发现通过对英汉"手"词语进行认知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语义的生成,把握英汉两种语言认知机制的相似与差异,并揭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与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翻译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家指出,隐喻是人们生活体验的反映,也是构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因此,有相同或相似体验的人在隐喻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也具有共性。本文以"手"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说明英汉习语的抽象语义是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而获得的;而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体验,使英汉习语中的身体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肖清玲 《文教资料》2008,(31):36-37
认知隐喻观打破了传统隐喻观将隐喻看作语言附加物的看法,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观察事物的新角度和认知事物的手段.隐喻基于意象-图式转换原则和一个语义场与另一语义场之间的映合原则,实现了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本文试图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来探析隐喻的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语言认知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概念形成中的认知,这涉及基本范畴与认知图式,意象与隐喻认知模式等;二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即人怎样运用语言结构实现其交际功能,这涉及语义结构中的突显与选择,以此说明语言是认知发展的产物.文章拟通过对习语变体的探讨,重新划分习语变体种类,并说明认知和经验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创造和语义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认知隐喻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隐喻工作的认知机制,培养学生的隐喻思雏能力和隐喻文化意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词汇,正确理解运用隐喻性语言,掌握隐喻词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隐喻的认知理解过程及其基本特点 ,揭示了语境信息 ,尤其是语义与语境的冲突对隐喻认知的重要影响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更好的理解隐喻语义的能力 ,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本途径;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和互动的关系;两种认知方式在"眼"的语义延伸中共性大于个性。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其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概念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王雪玲 《林区教学》2008,(10):68-70
在隐喻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结合研究理念人们发觉在语言和认知的关系中隐喻的运用始终与人的认知思维紧密结合。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隐喻的国内外研究都在不断的拓宽。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认知机制,透过隐喻研究的发展情况研究隐喻,通过隐喻研究的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4.
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机制为基础,分析对比英文"bed"和中文"床"的语义,发现该词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其词义演变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交叉的趋势,而且各义项以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组成了一张复杂的语义网.该基本范畴词的多项语义...  相似文献   

15.
隐喻现象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突破传统的观点,提出隐喻不仅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这就是说,我们首先建立的是概念上将一个范畴隐喻化为另一个范畴,然后才有语言中将一个词语隐喻为另一个词语的现象。本文通过从认知角度对英语中UP和汉语中“上”的语义分析,说明了隐喻在语义拓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相关意义的语言现象.引申义的产生是在认知隐喻参与下的语义变化结果,是人类通过认知隐喻的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引申.因此认知隐喻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晰地揭示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惯用句是日语的一种固定语,具有丰富的比喻义,比喻性是日语惯用句的本质所在,特别是其隐喻、换喻和提喻意义是认知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隐喻等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人类认知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语言意义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日常语言离不开比喻认知方式,语义研究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8.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已经逐渐转向,从以往对语言及其幕后的认知普遍性的研究转向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这一视角下,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用法,进一步分析在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之中隐喻的语义差异,并对其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对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和跨文化交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英语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修辞格之一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语言学者致力于借助认知科学,竭力推导和阐释隐喻的真实内涵。作为认知现象一种的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分析,将对揭示语言运转在本质与语义特征方面、语言教学等其他语言研究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探究;发现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将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表明,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具有意义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