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的神韵问题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历经各朝代的演变,该问题常使人们感到十分神秘和玄虚,本文试对其进行分析,作进一步探索。一、神与韵释义“神”就是精神。由于魏晋时期对玄学的兴趣,文人纵谈玄理,思考宇宙和人生奥秘,为此对“神”的含义变得尤其宽泛和深化,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按“神”字之本义,原指上帝天神。《说文》言:“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神的概念其渊源很早,原始人类因出于对自然力的不解、迷惑、崇拜,遂产生“神”创造和主宰万物的思想,这在世界不同民族都有类似情况。这是神的最初含义。  相似文献   

2.
在讲完《兰亭集序》的文句意义、结构文脉之后,我说,刚才我们在文中读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的良辰,山林修竹、清流急湍的美景,流觞曲水、畅叙幽情的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的乐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章中又氤氲着一种消极伤感的情绪.请大家找出一些表达这种情绪的语句来加以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作为书法家的精神物化——书法作品,不言而喻,是能够给予人们许多美的联想和享受的,但是,如何来欣赏它呢?在艺术审美活动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又需要哪些因素来辅助呢?在古代书法理论著作中,由于对书法的推崇,不免有视之“神”、“玄”之嫌,欣赏也随之附上了神秘色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运用一些难以究诘的词藻,使人不知所云或望而生畏。如康有为欣赏《石门铭》,就留有“瑶岛散仙,骖鸾跨鹤”一语,称赞其美妙境界,其意所指还是不甚明了,正如宋代米芾早就批评的那样:“征行迂远,比况奇巧”,“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而比较科学的欣赏途径、欣赏要求在哪里,这正是人们所要寻求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借重于汉字造型,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书法艺术美的表现特征,对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书法教育及创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结字形体、布局章法、节奏韵律、情趣意境等方面加以论述。一、点画线条美点画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主要手段,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现各种情趣与意境。书法线条的美主要体现在线条本身的力度和情感上。书法的线条,外形不一,有笔画、书体、流派各种因素的差别,是一种有力度的线条。这种在传统书学中被称为“气…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得以延续发展、弘扬光大、久盛不衰,为国人引为骄傲,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应该说,功在书法教育,是书法教育担当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以多种形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书法,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和梦想,工作时总苦于无法实现。退休后,我便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后来又进了书法家张晏老师的研修班。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在书法用笔、结体及书法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对如何学好书法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归纳为以下五点,与书友们共享。  相似文献   

7.
安康当代书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零散的自乐型群文活动,逐渐发展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安康书法现象,在省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书法教学是对书法艺术这一古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是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书法能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汉魏间之旧体书法——章草、楷书,高古而质朴,谓之"古质";东晋中期经王羲之革新出的新体书法——楷书、行书和草书,则呈现出一派新妍之貌:流美妍丽,飘逸洒脱,婉转纵逸,"文质彬彬"。这一崭新的书法意象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审美时尚、文艺思潮、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自我价值等时代主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书法创作走向自觉的同时,书法鉴赏随之产生。书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书法鉴赏的存在和发展。而书法鉴赏的存在建构了一部完整的书法风格流变史。  相似文献   

11.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美有两种,即形式美、神韵美。书法的形式美就是外因,是直观的,外在的表现形式;神韵美则是内因,是书家内在学养的蕴涵和积淀。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构成了书法辨证法则中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形式美会影响神韵美,神韵美则制约形式美。学习书法,应把形式美和神韵美结合起来,在修炼神韵美的同时,提高形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讨论了华夏神话的民族特色——形散而神聚,即在记录和传承过程中的零散性,着重探讨了华夏神话的民族特色:土地意识和农耕色彩;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流露;英雄神话的人文色彩;归纳了华夏神话的语言艺术的简约特色。  相似文献   

13.
简论民国时期新学下的书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教育进入到一个特殊的阶段。社会的重大变革、“西学东渐”的影响、“新学”的兴起均对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东西文化强烈碰撞的时期里,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形式开始由私塾制向学堂式教育转变,照相术的传人,碑帖资料的广泛普及,使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任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均是对立的统一,书法艺术亦如此。而中国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至今不衰,就是历代仁人志士不断地吸取精华,以滋养自己的结果。无论秦砖汉瓦,唐碑宋帖,均化古为我,以畅我神。我们今天的书艺作品更应该体现时代的精神面貌,若不创新就没有无穷的生命力。弘扬民族艺术精神的结晶,逐步对西方艺术界产生影响。时代呼唤精品,渴望力作涌现,在发展中求得多元并存的凝聚着东方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世界艺林之“奇葩”,这是时代的希望,也是历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的书法无论在审美还是实践中都为中国书法艺术构建了大的框架,从而出现了书法的繁荣。探索个中原因,是魏晋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最终形成了魏晋“尚意”、“尚韵”的书法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刘颖 《重庆师专学报》2012,(5):105-108,157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关,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天坛神韵     
北京的天坛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年),是明清帝王祭天的祭坛。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天坛给人的感受像读一首哲理诗,也像欣赏一幅写意画。它的意境不是停留在一般个人的情趣上,而是体现了天地间的化育生机,具有崇高、祥和、清朗的意境。天坛的高是在一种上升运动中显示出来的。从天坛南北中轴线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祈年殿成为中轴线上的高峰。在天坛中轴线上的丹陛桥,连接皇穹宇北的成贞门与祈年殿南的祈谷坛门,长368米…  相似文献   

18.
夏日神韵     
初夏还带着绿肥红瘦的气息,带着杜鹃鸟的歌声,带着落红万点的花雨,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夏天是"生活"季刊的第二期。封页上,远山如黛,有小溪如银,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有"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画意。  相似文献   

19.
柳侯神韵     
这里奇峰环列、风景秀丽、柳江如带、蜿蜒洄流,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身。在这块绚丽奇特的土地上,“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清澈透亮的柳江曲折迂回穿城而过,使这里得“世界第一天然盆景”之美称。拔地峭坚、林立四野的群峰,多姿多彩、令人神往的溶洞,还有浸润着历史风雨,记载着文明结晶的人文景观。“越绝孤城千  相似文献   

20.
琼花神韵     
被誉为“天下无双”的“维扬一枝花”———琼花,确实很美,花形似盘,花蕊簇拥,聚似明月,散似飞雪。它既没有牡丹的娇艳,又没有桃花的媚俗,有的是梨花的清淡,水仙的雅洁。因此,琼花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北宋以来,文人墨客写诗赋词对琼花更是形容渲染到了极致,如王禹的“春冰薄薄压枝叉”、“老松擎雪白婆娑”,韩琦的“千点珍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香葩”等。欧阳修在扬州做官时,还在扬州琼花侧畔建了一座“无双亭”,以示琼花的珍稀。在他的眼里,扬州的琼花是富有感情可以诗酒相对的知己。在答友人的诗里,他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