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其中,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导,也是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的认识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一些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非常必要。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道德观点、道德规范有了认识、懂得了关于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之后,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养成习惯。如没有对学生晓之以理,就谈不上动之以情,更难以导之以行。…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两个方面。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道德认识在学生品德形  相似文献   

3.
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和认 识,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它既是学生道德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先导。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行动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有可能信服这些观点并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学,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悟理。 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我们在教学时应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把抽象  相似文献   

4.
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三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课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所以,明理、激情、导行这三个环节尤为重要。一、通晓内容,讲清道理,提高认识明理就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等行为准则的认识,是品质形成的先导和基础。认识越深刻越全面,道德观念越明确越坚定,就越有助于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1.明理要观点正确,注意科学性。如《珍惜劳动成果》一课,要让学生明白劳动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如农民种的粮食,工人制造的商品等;精神成果如一本书,一幅画,一首歌等。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7.
道德判断是应用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动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智慧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冬 《辽宁教育》2008,(1):20-21
道德判断是应用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动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智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准则、规范和行为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品德中的基础性结构,离开道德认识,品德的其他问题无从谈起;道德情感是指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他可以对道德行为产生激励和助长作用,也可以使道德行为受到阻抑或妨碍;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是人的意志过程或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一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他们四者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态度,道德行为就会缺乏动力;失去道德意志,就无法调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知与行也难以取得一致;离开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就无从表现: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教育这个概念,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等要素。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中,有必要弄清这些要素的性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道德认识——指道德观念,就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也是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学龄前期的幼儿,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就已经逐步掌握了不少关于评价人们行为的是非和善恶的初步道德观念。入学以后,他们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扩大和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从而使政治、道德观点都发展起来,从懂得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爱祖国、爱人民,到逐步形成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渐转变成信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道德观念(又称道德认识)是构成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的基础,对这三者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由于道德观念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思品课尤须突出道德观念的教学。 所谓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感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分。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要使这几种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结合笔者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学生道德认识过程中意义障碍的消除。道德认识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学生产生良好道德行动的内  相似文献   

13.
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所组成。道德认识能够判断是非、善恶,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对道德意志的产生起催化作用;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衡量道德品质的客观标志。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德育理论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必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确定有意义的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情绪上、心理上各类障碍以及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困难,使之实现的主观能动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现象,它包括:目的、坚持、自制、勇敢、果断、主动等基本品质,这些基本品质,反映在行动上,就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也可在很大程度决定事业上的成败。本文拟就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重要意义 意志的培养,主要是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这几个基本要素。道德认识是指对事物和行动的是非善恶的评价;道德感情是指人依照一定的道德认识评定自己或别人的行动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情绪体验,是人对事  相似文献   

15.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按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道德情感是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心理上对于某种道德规范所产生的爱憎、喜厌、荣辱、美丑等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或外部标志,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形成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从而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自己行为的准则。它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形成发展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着重形成他们的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关鸿羽 《家庭教育》2009,(10):28-29
习惯的培养很多时候需要进行说服教育。人的行为往往与人的道德认识有直接关系,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觉性和一贯性。  相似文献   

20.
道德品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道德教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道德知识的讲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 ,三方面的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因此高校的道德教育必须是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道德教育。高校德育的这一根本特性 ,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