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元70年,也就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在罗马人即将攻陷犹太人居住的圣城耶路撒冷的时候,一个叫约哈南的拉比(即学者)冒着生命的危险出城出去见罗马人的主帅韦斯巴芗,只是为了向他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罗马人在破城之后,能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小小的不受侵害的学校。”韦斯巴芗对他如此热衷于教育非常的感动,就同意了。约哈南说:“犹太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学校存在,他总是一个永远不可战胜的民族,日后他必将重铸自己的辉煌!”是啊,正是因为犹太人对民族教育的极其重视,在经历了长期的迫害和许多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又一次崛起…  相似文献   

2.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5):F0002-F0002
正5.昆体良一、生平介绍昆体良(约35——约95)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演说家。早年在罗马从师于文法学家帕拉蒙,受过雄辩术教育。约于公元68年在罗马从事修辞教学,由罗马皇帝韦斯巴芗授予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学教授职位,曾担任罗马皇储的教师。代表作为12卷本的《演说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二、教育思想在古罗马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对罗马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特别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最后的犹大     
这可能是个真实的故事 ,也可能是个寓言。那时 ,在纳粹政府统治下 ,先是纯种的犹太人被一批一批抓起来 ,送进集中营去。后来 ,混血的犹太人也在被捕之列。清查家庭中的血统成分 ,是不折不扣的“查三代”———直到曾祖父辈。任何一个人 ,只要上三代中有一个犹太裔的 ,即只要有八分之一的犹太血统 ,就算是犹太人 ,就属于被消灭之列。这样的大搜捕 ,对纳粹政府的“盖世太保”们是极为繁重的工作 ,于是他们想到雇用“线民”。有这么一个犹太人 ,被选上担任线民。他的工作是每星期报上城里 10个犹太人的名字 ;工价是 :他自己可以享受豁免。开始…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又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我国古代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及孟母三迁等的事例,都说明了教育与环境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然而,我国目前少数重点中学和众多非重点中学分设,人为地制造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大家知道,环境由人创造,但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环境由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两部分构成,本文就这两方面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窗边的小姑娘》是日本著名广播电视女演员黑柳彻子所著,属于“记实小说”,书中主人公之一的“冬冬”就是作者的化名。小说讲述了一名好奇心特强的小学生冬冬,因常常违犯课堂纪律,老师对她无可奈何,刚上小学不久就被开除。其母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她隐瞒实情,以“去新学校”为由,将冬冬转送到巴学园小学。在具有前瞻性教育思想的小林校长的精心培育下,冬冬终于走上了健康成长之路。后来,她成为了日本“全国文化杰出青年”。《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身份对卡夫卡身心深远而致命的影响自不待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心理上就完全认同犹太民族,是一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最后一个破碎的犹太人",他自己的概括就告诉我们,在犹太人当中他不是自己人,而是一个以自己特有的情感、理性思考方式,言说包括犹太民族在内整个人类的存在危机、自己内心已破碎不堪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未来 ,就需要敏锐的预见力 ,理想正是人干预未来的一种能力 ,正因为世界的未来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是不确定的 ,才需要理想的指引 ,才需要人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书正是作者朱永新教授对未来可能寻求一种自己的确定性 ,这就是他的教育理想。他把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在未来世界中可见的教育 ,尽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校长和理想的家长。在作者看来 ,理想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想就是寻求理想的人。作者对理想人的教育预见 ,对我们思考学校教…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培养年轻一代的根本途径。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个好校长,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可能不能左右现在,但我们可以影响未来”,一个校长,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在培养学生的终端之处出现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走向未来的,如果现在没有信仰的支撑,即使未来有了很大的成就,也有可能会因其信仰的缺失而误入歧途。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更要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9.
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革,需要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价值,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价值是事物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就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需要并且可能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以“价值”的眼光看待学校教育,则学校教育具有丰富的价值。1.从时间维度看,学校教育具有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如果将人的生命视为一段段碎片相连时,我们就会关注于断裂性的“现在”———人的…  相似文献   

10.
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将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就说:“将黑暗作为开始的人,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而将光明作为开头,最后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     
我们做老师的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真正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并没有理解“教育”是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完成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一任务,认为学生会考试、能考上好的高一级学校,那么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如果我们随便走进哪一所学校、随便走进哪一间教室,去听听老师在讲什么,去看看学校…  相似文献   

12.
只要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就一定要追求高尚。 社会上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韩婴:《韩诗外传》智慧如泉水奔涌而出,思想言行各个方面都能作榜样的,才可做育人的教师。一名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他反映学校的面貌、内涵、办学水平,理应成为学校的脊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九年,对教育颇有研究的爱因斯坦,曾经针对当时美国学校中存在的教育危机,阐述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必须完成四项主要任务,否则“就会导致一个国家丧失她的独立和自由。”这四项主要任务是:一、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高尚的伦理  相似文献   

14.
五、劳动教育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他说:“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成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劳动教育的理想是,要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北美的人们总喜欢谈论平等。他们认为,教育是提高自己地位的一种途径,只要受到的教育平等,人人都会有均等的机会成为伟人。林肯出生于一所简陋的小木屋,但他有机会接受了教育,使他从一个贫穷而卑微的人最终成为美国的总统;在美国还有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在加拿大有汤姆逊爵士和 K·C·欧文,这些亿万富翁凭借了机会和成功的冒险,成了北美的知名人物。然而,我以为,这种所谓“平等机会”并没有告诉我们全部的情形,它隐藏了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百万富翁的成功,就有成百上千个公民过着中等水平或甚至贫困的生活。社会接受各种水平的生活方式的存在,并以这些不平等作为交易来换取个人自由和我们所欣赏的竞争精神。因此,在追求平等中,不平等始终存在着,教育上的平等问题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罗马将军塞多留是第一个对西班牙地区的民族进行罗马化教育的人。他对当地民族的教育主要包括军事、文化两方面,他所推行的教育是以对罗马进行斗争为大背景的,他的教育活动是为军事和政治目的服务的。在客观上,他的教育使落后的西班牙民族首次接触到了罗马的先进文化.开启了当地罗马化的端倪,塞多留以古代罗马民族教育先行者的面貌永垂罗马史册。  相似文献   

17.
鲍道苏 《江西教育》2004,(10):16-17
怎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一所好学校,这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的烦心事。但是,在安徽省铜陵市.你若要在街头找一个家长问最想让孩子上哪所学校时,纯朴的铜陵人往往会自豪地回答你:“我们这里的学校都不错.只要给孩子选择一个相对路近的学校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8.
一、古典人文教育的式微与现代教育的兴起早期罗马教育从希腊教育的实际作法和措施中直接汲取了许多内涵,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是希腊早期教育在罗马具体条件下的重现和发展,教育内容基本上仍为希腊的“七艺”,学校所培养的人既有渊博的知识,又擅长雄辩。从共和末期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暑假新西兰自驾游,南半球正是冬季。在新西兰南岛库克山停留时,发现一所学校就在酒店后边,一个只有一二百平方米,木板房结构的很小的学校,我们想不出小小的库克山村那几户人家,竟然拥有一所学校!能有多少孩子上这个学校呢?我们两位来自中国的音乐老师好奇地向学校走去。新西兰小镇上的学校大多数没有围栏,而且接受外人参观。我们找到一个工人,他马上把我  相似文献   

20.
爱的教育     
一位作家在国外参观一所小学。正值冬天,天空中飘落着雪花。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操场旁边的一个撒尿的小孩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着一件夹克,看起来非常滑稽。作家问校长:“为什么连雕像都穿衣服,难道他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像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由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为雕像穿上寒衣。您想,儿童连一个石像都不忍心他受冻,如果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在前苏联巴甫雷什中学,学生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墙上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