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不少。王维苦吟,闭目凝神,信步而行,不觉掉进醋缸;浩然苦吟,心力交瘁,形容枯槁,不觉眉毛脱尽;李贺苦吟,精雕细刻,日锻月炼,不觉两鬓斑白……在唐代苦吟诗人当中,最突出、最惨苦、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诗人贾岛。贾岛爱诗,几乎走火入魔,据说他走路、休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要深思苦索,不做诗就无以度日,古书记载贾岛“虽行坐寝,苦吟不辍”。贾岛的诗歌《戏赠友人》生动地描绘了他的苦吟生活“: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泠。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诗的大意是说做诗如同井…  相似文献   

2.
说郊寒岛瘦     
在中国诗歌史上凡提及孟郊、贾岛,人们就会想到苏轼《祭柳子玉文》中那两句著名的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唐朝以后历代文人也都把这两位诗人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齐巳的诗云:“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我们说,孟贾二人的诗风的相似在于他们的苦吟。他们把苦吟作为自己的艺术特征,并将苦吟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使苦吟成为他们一种创作心理定势 和审美特征。 因此,把他们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和分析这对苦吟诗人的政治倾向,艺术追求,及其创作特质。 一、入世的苦吟诗人 后人对孟贾两位诗人的评价是:在唐王朝 经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时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洁身自好的诗人。孟郊贞元七年于湖州举乡贡进士,历经五年,46岁方登第,此后一直沉伦下僚,“一贫彻骨”至死。贾岛则是先为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4.
《老马》为臧克家28岁在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求学时,“含着眼泪苦吟”而成,乃诗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后收入1933年出版的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诗贵含蓄”。朱自清曾在《新诗的进步》中称赞说:“他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抒情诗。人生在世,常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的感动或源于自然界的“物象”,或来自人世间的“事象”。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或喜或怨,或哀或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意在心中涌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那么,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的呢?有哪些规律可寻呢?一富于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抒情诗中,一个个饱含作者情意的物象、事象叫做“意象”,它们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叫做“意境”。这意境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灵感动的原因和过程。诗人心灵的感动是因外物引发的,而不…  相似文献   

6.
诗歌创作是一种艰辛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在天才勃发、兴会淋漓之时,可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穷思冥想、狂觅苦搜。在中国数千年的诗史长河中,“苦吟”诗人层出不穷。孟浩然作诗“眉毛尽落”,王维“走入醋瓮”;杜甫“一生精力尽于诗”,还说:“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学诗,“口舍成疮,手肘成胝”;孟东野云:“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李贺则几“呕出心肝”;贾岛“推敲”之事最为有趣,也最为后人传诵,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逊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杜牧也说:“欲识为诗苦,秋霜苦在心”;杜荀鹤更云:“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  相似文献   

7.
李琦是一位容智的诗人。她是一个能将生活点滴与内心情感世界密切契合的“心灵诗人”。她的诗歌,多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平常的生活细碎,却不乏关于人的存在的诗性的沉思。她有洞悉事物细末的能力。总能使人深切体味到鲜有的深邃和平静。  相似文献   

8.
李贺是一位真正苦吟的诗人,每成一句,真个要“呕出心”来。“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李贺,或者说只有李贺足当斯语。至于说,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那样的诗人们,自是另一码事。一千多年来,李贺的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问题,尽管言人人殊,评说不一;但对其诗歌艺术特点的认识,可以说是古今一致的。他的诗,造语新奇、想象丰富,设彩繁艳、吐韵铿锵,往往出人意表地创造出一种瑰丽诡谲的意境。《巫山高》这首诗,同样地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英国诗人济慈的自然抒情诗以“大地的诗永远不死”的鸣唱,表达了诗人顽强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与热爱自然的思想相互交织,体现在诗人对美的不懈追求之中,生命、自然和美也是济慈在自然抒情诗中所表现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0.
熊孺登是唐元和年间的诗人,与白居易、刘禹锡交往,却不大著名。锺陵人。登进士第,官终于藩镇从事,位不显赫,从刘禹锡给他的诗来看,曾还罢官归里。生平不可考,仅存诗一卷。他的为人似乎狂放不霸,豪饮狂吟,有六朝刘阮之风。这从由居易《洪州逢熊孺登》的诗中看得出来:“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早年(或许是贬为江州司马时)与熊孺登在江西靖安县有交,而且在一起喝酒。那一次熊孺登在院庭的辛夷花下喝醉后十分兴奋,以至用粗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孟郊是中唐诗坛一位重要诗人 ,他精思苦吟 ,创作了五百多首优秀诗篇。其诗风主要形成了“硬派诗”的典型特征。在内容上 ,主要体现为力求散化 ,以文为诗 ,对山水描写怪异美的追求 ,以复古为革新等等。  相似文献   

12.
读朗费罗     
亨利·瓦兹华斯·朗费罗(1807-188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代表作《夜吟》《歌谣及其他》。《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人生礼赞》《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诗集《歌谣及其他》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是苦吟诗风的高潮期。"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它又是当时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其本身也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通俗易懂,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本文选取  相似文献   

14.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这就是新边塞诗的崛起。一大批生活在大西北的中青年诗人,立足于现实的土壤,感应着时代的脉膊,发扬了古代边塞诗的雄风和当代前辈诗人的优良传统,共同张揭出“新边塞诗”的猎猎大旗,创建了具有独特诗美的“新边塞诗派”。数十位诗人,数十本诗集,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的数以千计的诗篇,显示了这个诗派雄厚的实力;其代表诗人杨牧、周涛的诗《我是青年》和诗集《复活的  相似文献   

16.
诗的牵手     
屠岸 《新读写》2014,(12):52-53
艾青是中国新诗诗坛的领军人物,大诗人,被称为“诗坛泰斗”。高瑛曾以艾青夫人身份为人所知。但是,高瑛也是诗人,而且我认为她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一点,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高瑛的为人,坦率真诚,热情奔放。文如其人。她的诗正是她心灵的外化,是她人格的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7.
“苦吟”是中晚唐时期之重要诗坛现象。对于唐人“苦吟”,李嘉言先生认为有“生活苦”、“思想苦”、“态度苦”三个方面的含义。今本于唐代苦吟诗人诗中所论及相关材料,就此三点,寻绎“苦吟”之含义。  相似文献   

18.
长于奇妙动人的幻想与想象,是莎士比亚抒情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十四行诗集》中第46首(见卷首)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诗人想象出“亮眼”与“柔心”为争夺爱人容貌的分享权而互不相让的戏剧场面,采取“眼睛”与“心灵”认真辩论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意趣横生、情思绵绵的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19.
依靠     
我会成为一座伟岸的山,做她永远的依靠,正如此时我如此依靠着她一样。有言道:母亲是苦吟的诗人,孩子是她最精彩的一首诗。亦有人说:母爱是人间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和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而这或许是我名字的由来,她说:心之所系,情之所牵。便是如此,我是她一生的牵挂,她是我永远的依靠。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虽不是诗人,但随口吟成的诗却深深地打动了畏惧风雪的孩子,使他勇敢地面对严寒风雪,坚持上学。母亲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