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桂梅 《山东教育》2003,(10):49-49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参与能力呢?一、激活“动情点”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主动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例如:教学“小数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2、20、200”三个数字,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三个数连起来?”学生感到很有趣,顿时议论起来。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分别…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是“有效教”,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或是形成更多的技能或能力,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解决好“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易接受或是更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如何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和想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新学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诱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为此,本文试图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浅谈几点体会。 一、饱含激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摸准学生的动情点,善于“以情动人”,要以自身的情趣,即幽默风趣的语言或富于感染力的表情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教《探索月亮的秘密》一  相似文献   

4.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情感,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在“动情”上下功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就有不少感人的美文,要发挥教材的感人魅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掌握知识与技能、辨别真善美、学做真善美的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真的受感动,教师动情才能将抽象符号中蕴藏的“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师生面对面的情感撞击才是最激烈、最有效的真情传递。这样,我们的语文情感教育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5.
孟利 《学语文》2009,(5):53-53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在于学生“自主”。那么,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如何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蒋莉 《文教资料》2011,(30):160-16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应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轻松、主动、高效地学习.才能使中学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但“不教”这个目标的达成.是一定要通过“教”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及如何培养等问题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7.
杨永平 《宁夏教育》2009,(7):100-1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的参与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有无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合作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地去探索、去发现,完成具体的任务指向和目标,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人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动口;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动。  相似文献   

10.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就提高新授课教学效率应把握的“基本点”陈述一些做法。一、激发“动情点”精彩的课堂开头 ,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 ,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 ,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其导入关键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动情点” ,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例如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与形状有明显差异的三角形 ,请…  相似文献   

11.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客观上决定了其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或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诱发疑惑,从而使学习的内“容增值”,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真正“的对话”,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目的呢?一、与文本对话——基点引导学生对话文本,使学生动心动情,在全身…  相似文献   

12.
王春英 《山东教育》2008,(12):51-5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活动与游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玩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那么,如何设计活动与游戏,才能使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共同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13.
高秀兰 《中国德育》2004,(11):51-53,45
经过多年实践探究,我校总结出了德育审美化“四步法”。第一步“设计活动”、第二步“形成体验”、第三步“反复实践”、第四步“宽泛评价”。四步法即以体验审美为主要手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美感陶冶中,自觉自愿接受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听觉和视觉的记忆并不牢固,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东西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古语说:“情通则理达”,在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动情,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之动容、动情,自觉接受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新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何才能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笔者的体会是,在新课标数学教学中,若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差异教学”,效益会十分显著。所谓“差异教学”,就是在常规的班级授课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集体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而采…  相似文献   

15.
朱家庆 《教师》2010,(10):36-36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人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因而,情境的创设是对话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使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学好物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具有情感性,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有情感的存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的亮点,就在于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氛围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进入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境地之中。只有找准文本的动情点,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精彩,才能让学生如沐秋阳,如坐春风,学习并快乐着,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留下不可磨灭的好印象。朱光潜先生说:“语言跟着思想感情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必须与教材的情感一致。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体…  相似文献   

18.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总是作者动了感情才见诸笔端的。作为教师,我们这些“现文者”理应努力寻找动情点——一篇作品中作者思想感情集中流露的地方,一篇作品中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去理解作品,推敲语言和文字,“技文人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一、钻研教材,挖掘动情点要使学生“观文”动情,教师必须在阅读中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使读者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20.
胡嫄  曾柳 《江西教育》2003,(22):21-21
知识的内化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它还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尤其是那些重要知识的内化是不能够“传授”的,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体悟”、“构建”及“再创新”的实践才能实现。笔者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谈点体会。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在实验教学中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其实验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过程,这样他们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如何有效的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