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广东省广州白云师范学校的同学们围绕学生中崇拜歌星、影星的话题,作了一次“我看‘追星热’”的座谈讨论,并给我们寄来了他们的发言摘要。怎样正确认识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确实是个有意义的话题,不知道别的同学对此还有什么高见,也想知道我们同学中是不是有那么一些个“星迷”。“各抒己见”欢迎大家来谈谈。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这样两则报道:一则是说一位歌星和一位科学家同时抵达某市,结果歌星被他的“粉丝”们追逐着、簇拥着,场面甚是壮观;而科学家则备遭冷落,甚至很多人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可能在我们的经验里,歌星影星才有追墨族,科学家的面孔是严肃的,他们的事业是神圣的,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他们是寂寞的。可是另一则报道却深深地震撼着我,“当我们的青少年只知道崇拜周杰伦的时候,在美国居然连卡尔·萨根所穿的高领毛衣外套都成了年轻人所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就目前师生关系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调查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老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昵?同样在调查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4.
“科学月”活动是中小学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的一种好形式。三年来,我市中小学每学年用一至两个月时间开展“科学月”活动,已经形成了制度。在“科学月”中,广泛发动学生做到“六个一”,即了解一项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知道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或事迹,阅读一本科技书刊、画册,观察、记叙一个自然现象,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做一个科学小实验,或搞一项科学小发明;写一篇科学小论文(或作文)。实践证明“科学月”活动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科学月”活动符合青少年的特  相似文献   

5.
目《星湖荡舟》始,广州流行歌坛进入新时期已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无论是阳光灿烂,或是风风雨雨,都有着“辉煌”或“不辉煌”的话题。如果说,1993年和1994年是广州歌星“辉煌”的日子,那么,自1995年以来的时间里就是广州歌星“不辉煌”的年代。在“辉煌”至“不辉煌”的这五年后的今天,仍有余光或余热的尚存人士:杨钰莹、陈明、刘小钰、周艳泓、王子鸣、韩晓,以及原广州歌星毛宁、林萍、高林生、林依轮。而那些已退热退烧的二三十名广州歌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  相似文献   

6.
<正> 现在的学生,有不少是“追星迷”,他们张嘴闭嘴就是什么歌星呀、球星呀。我问他们,“你们知道白求恩吗?”他们却茫然一片,都说不知道。我说,白求恩是著名医生,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不远万里,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奔赴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一年多,  相似文献   

7.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  相似文献   

8.
著名歌星蔡国庆形象气质俱佳,却不愿轻易“触电”,只是怕失去“自我”。近几年,许多大牌歌星纷纷下海,银幕上刮起了一股歌星“触电”风,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难有一部片子在观众的心目中扎下根,真所谓成也歌星,败也歌星。观众不满意,歌星也埋怨:“导演纯粹拿我们赚钱。”  相似文献   

9.
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是“独生子”,一个是“满崽子”,学习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但是,他们不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一次扫操坪,他们就是不去,一个抱着书本说:“我将来是当科学家的,做那种率别耽误了时间。”一个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劳动委员说:“农村学生靠动手,城里学生靠动脑,一到考试见场合,我的分数高又高。”这两个孩子是我喜爱的学生,但如此下去,纵然将来成为科学家,又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吗?因此,不能姑息他们的这个缺点。  相似文献   

10.
批语要具体     
在一个学校里,看到了一些作文本,有好几处的眉批或总批里,都有“语句不通”这类的话。我问一个学生:“老师给你批上‘语句不通’,你知道为什么不通吗?”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你打算怎么样去改正呢?”他认乎其真地说:“我以后就不写这句呗!”听了学生这样回答,我不禁想到:老师的批语这样笼统,对学生会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我有这样的想法。一则对学生有指导作用的批语,一般应该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要具体指出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甲: 大家都叫我“小皇帝”,真没劲!乙: 那叫你什么呢?甲: 现在有歌星、影星,也叫我什么星就好了。乙: 歌星里有“四大天王”、“四小天王”什么的,就叫你“天王星”吧。甲: 这个名字好听。我也给你起个名字,就叫你“冥王星”吧,都是“王”。乙: 我才不做什么“冥王星”呢,难听死了。叫我“海王星”还差不多。甲: 已经有“海王星”了,那是我爸爸。乙: 你爸爸怎么成“海王星”啦?甲: 我爸爸是船长,一年到头驾着海轮飘洋过海,周游世界,岂不是“海王星”吗?乙: 那你妈妈是什么呢?甲: “金星”呀!乙: 我知道了,你妈妈身上戴着金项链、金耳环、金…  相似文献   

12.
偶遇蔡琴     
说实话,未遇见蔡琴之前,我一直不大喜欢她的歌。只知道蔡琴是个唱歌的女子,在台湾、香港和海外的华人世界有极高的知名度。我曾经在一张海外报纸上看到蔡琴举行盛大演出的一则消息,对蔡琴有如下评价:“台湾当代著名天才歌星,20年来难得一见。”并称其为“感性巨星”。如何诠释“感性”一词?我以为是长于表达深切真挚的情感或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听一位青年教师用同一教案在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执教“能被2或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小学生中开展磨炼教育,老河口市八小四年级某班组织了一次“新长征”拉练活动。事后,市教科所组织部分拉练学生和家长开了座谈会。座谈中我们感到:“过度保护”这种教养方式,在大多数家庭中占据统治地位,影响着“进取型”人才的培养。在拉练活动准备阶段,就出现了两个大的反差:一是组织者与家长的忧患意识的反差:二是孩子和家长情绪反应的反差。学生在老师宣布开展活动后吹呼雀跃;家长听说后则绝大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著名作家刘绍棠曾经遇上过这佯一件事:他在某地吃饭,有一称“歌星”的女郎问他想听什幺歌,并声称“古今中外的一些名曲都会”。刘先生随即点了一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料“歌星”顿时面红耳赤,悄声说,国歌不会唱,请另点一首。(题目是文言句式,常用于写感想。“歌星”加引号,有别于第5段的“真正的歌星”,与第4段的“所谓的歌星”义近。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主题为“音乐倾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所设的10个调查栏目中,“我最喜欢音乐老师”和“我很喜欢上音乐课”率只占14.7%;“我最崇拜偶像歌星”,“我最爱唱流行歌曲”率却占到了82.1;“我很喜欢教材中的歌曲”率只有20.6%.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一些歌星和及其所唱的歌曲,而对音乐课上教师所讲解、教唱的乐曲和歌曲则反应冷淡.从一名音乐教师的角度来深刻反思这种现象,发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两个笨蛋     
《小学生》2006,(11):47-47
爸爸教儿子学算术:“一加一是多少?”儿子:“不知道。”爸爸:“是两个,笨蛋!知道了吗?”儿子:“知道了。”爸爸:“那么,我和你,加起来是几个人?”」L子:“是两个笨蛋!”两个笨蛋~~  相似文献   

18.
这样一个现象,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学生年级越高,越不肯发言,课堂越沉闷。有人说这是正常现象,小学生发言积极,踮着屁股举小手,是幼稚的表现;到了高中,学生不发言是因为老成了。这种说法对不对?笔者曾在任教的两个班中做过一次调查:调查一:“我为什么不举手发言?”表示“答错了怕别人笑话”的占50%,“不会”的占16%,“怕别人说我好表现”的占15%,“没把握、怕答不好”的占15%,“我知道,但我缺乏勇气或不善表达”的占12.5%,“课堂气氛沉闷,无形的压力束缚着我”的占11.3%,“从初中开始就没有了举手发言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19.
幽默     
①一天,布朗先生带着妻子和众多的子女到外边去散步,在大街上,一个警察拦住他,抓住了他的肩膀。“放开手!”布朗先生抗议道,“我干了什么了?”“我当然不知道你干了什么,”警察答道,“但我想知道这一群人为什么跟着你。”②老师:贝蒂,给我们说出两个四条腿的动物。贝蒂:两只母鸡。③老师: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是什么?学生:火、气、土和……和……老师:和什么?想一想,你用什么洗手?学生:肥皂!④一位地理教师告诉他的学生:“月亮非常大,它可以容纳几百万人在上面居住。”有一个男孩笑了,“当月亮由满月变成月牙儿时,住在上面的人该有多么拥挤啊?”…  相似文献   

20.
记者:张校长,您好。早就听说昆山有个“鸿志班”。“人可能不知道昆山有个一中,但不可能不知道昆山有个“鸿志班”。这一次,我们就是慕“鸿志班”的美名而来的。“鸿志班”让家庭贫困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了“免费的午餐”——没有钱、不付钱,也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在我们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