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普通逻辑概论》出版○姜全吉《普通逻辑概论》一书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体系与体例体现了“讲逻辑要更合乎逻辑”的要求,是一部颇有新意的逻辑理论著作。首先,对于逻辑原理知识的叙述,打破了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多年沿用的所谓“板块结构”,根据逻辑理论自身...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为代表。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日常语言哲学,“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说是其核心理论。前者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语言,后者则强调从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来分析语言。  相似文献   

4.
《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名”不同于西方传统逻辑的“词项”(概念)理论.  相似文献   

5.
国内已出的中国逻辑史专著都认为邓析是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指出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是孔子而不是邓析。主要理由是: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把思维作为认识对象的学者。2,孔子的正名理论首次提出“名”这个重要逻辑范畴,标志着中国逻辑史的发端,关奠定了中国古代逻辑为政治伦理服务的传统,他提出的“名实”关系问题发起了延续几百年的名实问题大讨论,推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3、《论语》所记录的孔子言论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逻辑思想,其内容涉及到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等各个方面。文章最后一部分对“邓析是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的四条主要论据进行了分析和反驳,指出:1、“邓析早于孔子”一说不符合史实;2,《汉书·艺文志》把邓析列为名家之首不能证明他是第一位逻辑学家;3、现存《邓析子》一书,不能作为邓析开创中国逻辑史的论据;4、邓析并非就逻辑而讲逻辑的纯逻辑学家。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证了科学的辩证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即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各种逻辑方法,构成了《资本论》逻辑的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7.
《天论》对于“天人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以及在其阐述的方法中,表现了荀子丰富的逻辑思想及其应用。荀子从论辩需要出发,以当时论战的经验为依据,研究和应用了逻辑理论和逻辑方法。探讨荀子在《天论》中的表现的逻辑思想,从而研究荀子所总结的逻辑思维的理论,对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思想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核心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牵引下,马克思论证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必然性与历史必然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并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这一“人类社会”的原初构型。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从市民社会中的解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论证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开端的共产主义。重新梳理马克思“人类社会”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脉络,将为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线索,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辩证的逻辑圆圈的完成──《资本论》终篇研究之十一陈俊明《资本论》终篇既科学地反映了客体对象的发展、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法,其理论逻辑也必然是充满辩证法的,“尽管它的逻辑学性质较多而经济学性质较少,但毕竟是我们研究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①现在,我们就来探...  相似文献   

10.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实质、程序及意义──学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札记陈俊明对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人们历来多注意“逻辑”与“历史”两者在《资本论》中是否、如何始终统一的问题,而忽视这种统一的实质、程序及其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本文就研究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岁崇敏近期发表了三部教育理论专著《教育的智慧》《教育的逻辑》《教育的价值》,在“教育‘三部曲’暨价值主义教育研讨会”上,他指出“当我们捧着先人发明的指南针而迷途不返的时候,应该反思的不是指南针的价值,而是制造和使用指南针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真实意图在于批判资本的拜物逻辑,它体现在三个主要理论层面:第一,人的历史的回归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价值指向;第二,废除“劳动”的哲学意指在于资本非人性维度的现实批判,这同时也是马克思考察工业现象的内在逻辑;第三,资本控制论是马克思提出经济形态自然史过程人学辩证法的逻辑结论。这既是《资本论》所蕴含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真实语境,也是当前研究现实资本过程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类,这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墨辩》逻辑是建立在类的同异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根据《墨辩》中关于“类”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墨辩》关于类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并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和评论,肯定了《墨辩》的类理论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和逻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仪礼》中的“无算乐”是正式宴饮礼仪之后,伴随主客开怀畅饮,按其所好,不拘正规礼乐次序而演奏歌唱的诗乐。无算乐所歌多《诗三百》中的国风篇章,其主要功能是侑酒娱情《仪礼》“无算乐”的记载及其相关阐释所揭示的《诗经》作品的娱情功能,为我们了解《诗经》风诗作品在春秋时代大量采集入乐和郑卫之诗乐流行的真相,洞察经学阐释偏于政治教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以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提出的“是”与“应当”之间的不可通约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当代西方一些著名伦理学家的相关论述,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论证了“是”与“应当”、事实与价值之间的不可通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F0002-F0002
迄今为止“龙学”研究业已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庄释和校勘等方面,对文学理论作专题研究,以及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整体描述,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不足。王少良教授所著《文心管窥》对《文心雕龙》解篇以及揭示文学理论体系构成方面多所创获,书中认为把《文心雕龙》当典籍学问来做,这是研究问题的一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回到文艺学原理的基点上来看待它,从理论文字的篇旨确立及逻辑论层关系上来理解相关的文艺理论问题。在这样的认识下,作者对《文心雕龙》的文学本原理论、“文之枢纽”五篇的构成、“言意”与“…  相似文献   

17.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4):90-90
杨杰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元典性研究的当代价值》一文中认为,在当今异彩纷呈的美学理论探讨、争鸣中,一些标举“现代”理论的学说,各自以不同的西方哲学思潮为学术背景和理论指导,试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他们的逻辑起点是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解读中寻求突破口,或明或暗地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此奠定自身理论存在的价值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道、法两家在学术思想上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的矛盾现象。将这两家的集大成著作《庄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层面上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仅就文学特征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后人重视:《庄》、《韩》之间貌似相同的文艺观,实则源于两个迥异的逻辑起点;不同的逻辑起点导致了《庄》、《韩》文艺观内在的本质差异;“传神”与“写形”的不同特征构成了《庄》、《韩》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要倾向;“意象”与“形象”的不同内涵构成了《庄》、《韩》文学的客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祖保泉教授的《中国古代诗文理论探微》,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刘勰《文心雕龙》研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研究和词学研究三部分,共250千字。本书最大特点为均系原创性理论成果,如关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之枢纽”的内在逻辑等;司空图诗文的理论研究,诸名家词的分析评赏等,均发前人所未发。读者对象为古代文论、古典诗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文史研究生、中学语文教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