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申诉制度按不同性质可分为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和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前者是指公民对有关自身或他人的权益问题 ,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 ,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 ;后者是指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 ,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认为确有错误时 ,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请求重新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属于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 ,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 ,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一、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  相似文献   

2.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申诉理由,请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的一项专门保护教师权益的法律救济制度,它是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对教师这一特定专业人员申诉权利的具体化,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教师的申诉作出处理的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和权利救济机制。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权利救济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立法的空白、制度的…  相似文献   

3.
一校内教师申诉制度是学校管理中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它是指教师对学校或校内其他成员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的处理不服,向学校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从而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依法保护的一种制度。它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将教师的申诉权在学校管理中具体化、规范化。实施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 校内教师申诉制度是学校管理中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它是指教师对学校或校内其他成员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的处理不服,向学校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从而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依法保护的一种制度.它在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申诉权利的基础上,将教师的申诉权在学校管理中具体化、规范化.实施校内教师申诉制度,是学校主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教师申诉权的一项具体措施.2003年7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2003年11月,教育部又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作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一条验收标准.在上述文件的推动下,很多学校都相继建立了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考试申诉制度要弄清楚什么是考试申诉制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申诉制度?申诉制度按不同性质可分为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和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前者是指公民对有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决涉及教师合法权益的教育行政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青 《教学与管理》2000,(10):42-43
教师在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机关发生关系时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其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侵害。建立健全的解决行政纠纷的秩序 ,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对于平衡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所带来的反差 ,对于保障管理相对方———教师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解决教师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向法定的主管机关申诉理由 ,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行政性的申…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申诉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申诉制度,是指高校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高校或高校工作人员不法侵害时,依法向高校或教育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一、高等教育申诉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析(一)教育申诉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42条第4项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可以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第5条第5项规定,学生有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政申诉和校内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或所在学校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该项制度的建立和施行,对于规范教育行为,完善教育执法监督体制,保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都  相似文献   

9.
关于依法建立学校师生申诉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师生申诉制订划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教师、学生申请请求的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是保障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考试申诉制度 要弄清楚什么是考试申诉制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申诉制度?申诉制度按不同性质可分为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和诉讼意义上的申诉.  相似文献   

11.
学校师生申诉制度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教师、学生申诉请求的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是保障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措施。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成为权益受害人,处理因侵权而产生的纠纷非常棘手。例如,侵犯教师职务聘任、工资福利待遇、考核奖惩等合法权益,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扣发学生毕业证书、没收学生物品等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现象,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影响很大。实践表明,出现侵权行为需要用处理侵权行为的方式来解决。伴随着社会进步的脚步,人们的民主…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学生申诉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的一项法定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我国《教育法》将宪法赋予公民的申诉权具体化,确立了学生申诉制度。2005年教育部新颁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对学生申诉制度予以规范化,通过明确了高校申诉机构的设置、申诉事项的范围、提出申诉及申诉处理的期限等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力图切实地赋予高校学生以申诉权这一重要的程序性权利。然而,应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的一项法定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文章首先界定了教师申诉制度的含义与法律特征,接着对当前我国教师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解析了这一制度的诸多不尽完善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确立的。《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同时.为了保障教师申诉权的行使,《教师法》第36条规定了妨碍教师申诉权行使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上规定确立了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一项专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是指学生对学校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处分或处理决定不服,向学校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教育法》第42条第4款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200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奖励与处分”中也明确了学生校内申诉制度。各高校在此指导下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校内申诉处理规则》,但经过一年的试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北京某教育行政机关对一教师张某的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9条、《国家教委关于<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办法》第8条作出了“被申诉人自收到本处理决定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申诉人所申诉事项依法重新作出处理”的决定之后,又针对该申诉人因“重新处理决定”并未涉及所申诉的主要事项而再次提出的申诉,作出了“维持被申诉人的重新处理”的决定。无独有偶,四川某市教委也就一教师李某的申诉作出了既撤销被申诉人的《关于对李某予以除名的决定》,又对申诉人因此而提出的恢复“除名”前的人事编制和工资待遇的请求不予支持的决定。从…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是指学生对学校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处分或处理决定不服,向学校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教育法》第42条第4款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  相似文献   

18.
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的一项法定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救济现状,然后对当前我国教师权力救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法理学反思,解析了这一制度的诸多不尽完善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校内申诉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对学校给予的处罚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重新认定和作出处理的制度,是学生行使法定权利,以求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我国的传统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不服而直接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既容易激化学校与学生的矛盾,也可能使学校丧失一次内部纠错的机会。因此.学生申诉先由学校受理,经校内申诉后学生仍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或学生提起校内申诉但学校不予受理的可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起申诉。这既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监督管理职能,又给学校的自主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其中有几处课文注释及教参的注解值得商榷。在《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告诉不许”,课文注释为“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申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处理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联系课文及作者李密的生平,显然对“告诉”的注解是不妥的。根据古汉语的知识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