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认知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探索道德的起源与发展,是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探索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了解,而且,对于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也有益处。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皮亚杰在观察儿童的游戏中,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与意识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接着,他将他的研究引进道德领域。他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  相似文献   

3.
使用自我描述问卷(SDQ-Ⅱ)测量11-13岁超常儿童和同龄儿童的自我概念,被试为北京第八中学超常实验班和与之年龄匹配的中小学生.结果表明:超常儿童在一般学校自我,诚实可信赖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三个维度显著低于同龄儿童;超常儿童与同龄儿童诚实可信赖自我和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的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同龄儿童的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对自身的看法和知觉更为正性,而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相比之下变化较小.结果显示,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与同龄儿童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根据这些结果对超常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皮亚杰宣称:“儿童是道德哲学家”,他从自己多年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儿童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平行的,相对应的。道德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儿童的道德判断经历了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两人的研究很有价值,但是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的任务道德行为是一种复合现象。因此,研究道德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分清这种现象结构上的基本组成成分,探讨道德行为的鉴别和培养方法。首先,我们要分清道德行为的形式和内容。就形式而言,道德行为可以分为口头行为和实际行为。口头行为,是指主体对其在想象的道德冲突的情境(即在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境)中如何行动的一种抽象推断。实际行为,是指在真实  相似文献   

6.
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从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3个维度,探讨了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且女孩自信心发展水平略高于男孩。(2)3—9岁儿童自信心总体上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数概念,而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衡量数概念形成的标志之一。为此,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要重视计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许勇 《教育文汇》2013,(8):18-2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寄宿制小学,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成效。与此同时,也给寄宿儿童的道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寄宿儿童出现了道德认知偏向和道德行为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和产生的简单过程,而是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外部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儿童本身的内部条件.所以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份.道德品质的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这些基本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道德判断是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对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不仅  相似文献   

11.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以其对儿童认知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及其理论闻名于世,是当代国际著名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早期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一书,则集中反映了他对儿童的道德观念的发生、发展的精湛研究、丰硕成果及其独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发展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皮亚杰在这一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杰出贡献作一简要的概括和叙述。一、由道德判断入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全貌。皮亚杰是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作为其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的。这  相似文献   

12.
李跃 《学习之友》2006,(9):46-47
《南方都市报》上有一篇评论:据某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冒着生命危险,从飞驰火车的车轮前捡起一分硬币,是因为硬币上有庄严的国徽,不忍其被车轮碾碎。评论对这种乱加概念人为拨高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反感,并辛辣地嘲讽道: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将硬币掉进阴沟里,是滞就是对国徽的玷污并据此判其有罪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道德范畴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理性,总是无节制地将其提升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比如说,过去记者在采访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时,总不忘问上这么一句:“你在挺身而出时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你这么做了?”如果当事人回答说没想到什么,记者便会加以提示、启发,直到有了令他满意的答案为止。这种情况现在虽然有所改变,但我们在稍稍留意那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时,依然能从中发现刻意为之的神化的痕迹。先进人物当然需要宣传,值得报道,但是,整个社会自有其一套相应的道德评判标准与价值尺度,如果一种道德超越了其历史局限让一…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目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有关道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发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以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认识、道德情  相似文献   

15.
五至七周岁处于学前末期和学龄前期,本文分年龄段分析儿童语言中三大类实词的发展特点和其中的一些特殊现象,然后提出成人除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儿童学习词语外,还应帮助儿童建立同伴圈,鼓励儿童混龄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和使用词语。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心理学视角下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早期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侧重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随后出现了道德功能与道德品质两个新焦点.当前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新取向,主要包括婴幼儿群体的道德研究、道德自我与人格的研究和文化对道德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儿童道德的经济学发生──兼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王冬兰,把多勋编者按:本文主要运用西方经济学道德观审视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比较了两者的一致性,并指出,皮亚杰理论有个根本缺陷即对儿童道德形成的动机缺乏解释,而经济学道德观刚好解释了这个问题。全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语料的定量定性分析,发现3-6岁维吾尔族儿童在汉语实词发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实词数量的不断增长,对实词词义的理解不断确切和深化,在各类实词的使用频率上各年龄段中依然是名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对于今后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多数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部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而得出的一个整体性的结论,即一个平均值,年龄段也主要在三到六岁之间。此次测查研究,笔者主要对一名25个月大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在对他进行多次观察的基础上设计测查题目,通过对测查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