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37~1946年期间,废名为躲避战乱,在家乡黄梅生活了10年。伴随新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废名同时走过了一条丰富而曲折的心路历程。避难生活开始近两年时间,废名生活在自己的大家族里,他的思想里依旧保持着现代大都市知识分子的观念,不过家族生活体验为他后来认同家族主义奠定了感情基础。随着进一步接触社会现实,他认识到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中心的社会,并对此持同情态度;随着深入了解民生实际,他对中国民众的生存诉求有了深切的感受,并因之反省自己以前思想观念的局限,因而从一己世界里走了出来。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局限,使废名又渐渐回到偏重内在生活的心灵轨道。  相似文献   

2.
废名晚年在吉林大学当教授,他的主要学术劳动是讲论杜甫和杜诗。他以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杜甫研究,深入细致地阐发了杜诗爱国主义、人民性等方面的思想内涵。构成其论说血肉的是其避难时期所建构的人格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3.
废名以其佛缘禅趣知名于现代文坛。然而,深入考察他一生的生活和创作后不难发现,废名的思想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过程。废名早期的思想相对简单,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较为明显,既积极投身社会、热心社会改革.也怀恋小国寡民中的古朴生活。他早期的思想中透露了后来思想转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学生拥有美好而舒适的课堂生活环境,在课堂上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同学、师生之间能相互信任与友爱等,是高质量课堂生活的主要表现.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班主任疏导职能与大学生大学生活关系的论述,着重指出班主任工作对大学生合理度过大学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武汉这座城市正在全国驰援下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一边是病毒肆虐,一边是众志成城。每一天,我们都在痛心和感动的交织中度过。作为一名初中校长,除了感觉自己生活在“灾难片”里,我也始终保持着异常的冷静和清醒,这个寒假,使命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7.
未遇见你的那段初中时光,我的生活平静如一汪死水,单调乏味。每天在与好友笑闹、上课、回家中度过,天又一天。  相似文献   

8.
校园是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每天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说校园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活着     
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说过一句话:“生活中最可怕的东西,正是生活。”人世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凡人,凡人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年365天都是那么平淡度过,谈何可怕?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代表学校作为班级学生的管理者和学生生活的教育指导者。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生要在这里适应过群体生活,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接触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的人,学会与他们打交道。可以说,班集体生活是把一个人从自然人教育提升到社会人的最重要的场所。班主任的有效工作,可以使学生的群体生活井然有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稳定感,并在这里度过人的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毛滂作为元祐党人之后,曾颇受元祐党正直之士赏识和提拔。因政局改变,他转而依从新党:先后依附曾布和蔡京、蔡卞兄弟。因此,其人品历来颇受非议。结合其自身处境、社会背景、投谒性文字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可对其人品重新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方孝孺在出任帝王师之前,因姻亲、抱负、生计等多重关系,曾先后两度到宁海前童讲学。除教书著术外,还积极参与童氏家族各项重大事宜,践行睦族敦亲思想,通过立宗祠、修族谱、置义田、兴族学、行聚会等一系列行动,培养读书种子,奠定前童的儒乡基础,孕育童氏的宗族精神,对前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闽连氏不祧之祖连总生于何时、何地、名号如何、事功如何,是福建哪一支连氏始祖等系列问题,是揭开台湾连战家族渊源奥秘的关键问题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连横的祖籍源自哪里,主要有两说:一是福建长泰江都说,经由此说,追本溯源,又衍生出大田魁城说;二是湖北应山说,两说目前都还有硬伤之处,不宜过早下结论。  相似文献   

14.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家族,而在刘宋一朝尤为突出。沈氏与刘宋政治发生联系始于沈林子兄弟。时值刘裕重构皇权政治,沈氏人物参预了刘宋建国这一重大活动,并与刘裕建立了特殊的君臣关系,由此而奠定其家族在南朝政治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族类生命意识区别于"爱国"的政治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包括族类生存与发展双重含义,并可以脱离国家的政治依托而独立存在的文化概念。中国历史延续至宋代,与中原王朝跨入后期封建社会相对应,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军事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汉族在与周边民族争取政治生存空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劣势。亲身经历着这一历史过程的苏轼在这种民族关系环境的刺激下,结合汉族原有传统中的族类生命观念,以及家学渊源,对汉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文化发展的可延续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与不为空言的特点,诠释了他自己以汉族为本位的族类生命意识。尽管苏轼的这种族类生命意识在北宋时代还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但在今天世界文化交融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对以"中华民族"为整体概念的宏观性族群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殷浩是东晋中期著名的玄学名士,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与宗室司马昱结合掌握中枢政权,并积极北伐。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以及东晋政权的内讧和姚襄的反叛,北伐最终失败,自己亦被废为庶人,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7.
叶赛宁的抒情诗一方面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精神,一方面又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这种矛盾的创作倾向正是其心理矛盾的写照。叶赛宁在农民思想情绪和颓废派诗人的影响下一度潦倒,但其对俄罗斯的爱却是十分执着而热烈的。他向往乌托邦式的“庄稼汉的天堂”生活,而这种宗法式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陷入了无力自拔的心灵苦痛之中,最终以自杀来解脱。  相似文献   

18.
海都一生曾做过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其一,他恢复和扩大了窝阔台汗国;其二,他企图恢复祖先汗位。从前者来说,他挽救了濒临灭亡的窝阔台家族和汗国的命运,也使中亚的经济和政治得以维持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从后者来说,海都因争夺汗位而对蒙古帝国的分裂负有一定责任,但绝非罪魁祸首。尽管他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但从其一生作为来看,他仍不失为一个有为的君主。  相似文献   

19.
独立前夕,穆苟忐忑的心情与众人热烈期盼的心情形成了强烈对比。因他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基希卡出卖给了英国人。穆苟的变节行为透露出穆苟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矛盾:他一方面以基希卡为崇拜模仿对象,并想取代基希卡成为部落的英雄;可是另一方面,在出卖基希卡后又受到对自己氏族英雄背叛的良心谴责。将以穆苟的原型塑造为主线,用圣经原型批评与后殖民批评方法来解读基督教在的殖民进程里所扮演的角色来揭示其去殖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本是祖籍河北钜鹿、出生于长安、家道贫寒、父宦卑微的长安人,其与唐代名将张公谨的宗族关系相当疏远。但在唐代寒庶攀附高门、"虚引他邦"等时俗文化影响下,僧一行攀附张公谨而称祖籍昌乐,并自谓张公谨之"孙"。僧一行出生地及祖籍地特别是出生地的判定,对剖析其天文素养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