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具有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主要体现为中国道路的引领意义、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与中国方案的创新意义。本文从中国道路的引领意义、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和中国方案的创新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作出阐释,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67):91-9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贵在变革     
变革,历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总是带来一次社会的巨大进步。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大变革。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变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发展道路成为海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崛起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模式的存在,它呈现出不同于欧美模式、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的众多特点,具有原创性。中国模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资效仿的榜样,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证明了社会主义有着光明的未来。海外学者也分析了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尽管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模式保持清醒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成为世界艺术林中之独响,并且能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合尚中,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儒道互补、刚柔相济,这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都有博雅而细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任何研究总是从研究者自身所发现的问题出发,来寻求应对问题的路径,而研究者自身对问题的发现总是会从自身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去把握普遍性的问题。当代中国教育学术研究需要有走向世界的胸襟,同时需要踏踏实实地回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凸显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中国意识,进而从特殊性走向普遍性,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智慧。从我们自身遭遇的问题出发,从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出发,深深地扎根于中国问题本身,展开我们对人类普遍教育问题的探究,就是朝向世界性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9,(1):52-57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对彼此新印象的形成也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日知识界都在重新审视彼此的国家形象。日本的"中国观"大抵集中在来自《论语》、《三国》的古典中国观以及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革命中国形象。如此而来的中国观都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与偏执。众所周知,如此中国观的形成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宣传有关。中日知识界对日本民众中国观的相关论述已不鲜见,而对当时中国民众形象的整理与论述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重新梳理二战前日本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民众的印象及其形成背景。具体以芥川龙之介及其同时代的"中国通"清水安三、橘朴的相关论述为对象作横向对比,进而让我们对当时日本有识之士的中国民众形象有一个客观认识,并探究其背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刊启事     
正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凡向本刊投送的稿件,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本刊发表的文章或信息,在编辑时或多或少有所改动。如作者不希望本刊作任何改动,请在来稿中注明。欢迎读者上网浏览本刊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世界教育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如何在两个大局、两个百年以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彰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理念、适合中国需要成为时代命题。在新发展阶段下,教育数字化战略应秉持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科技、人才、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和融入世界教育潮流,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经验有效保证的科学定位,应坚持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系统全局观、开放共享观、守正创新观、协调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应守持以生态转型擘画共“享”胜景,以底层共“建”夯实数字底座,以数字共“治”畅享教育未来,以互融共“通”谱写数字教育交流新篇章的中国进路。  相似文献   

11.
“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能产生学术大师,是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时代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整个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与学者既不能"博古通今",也不能"学贯中西",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出学术大师。要求学生直接阅读中外文原著,不用今译汉译,也许是改变此种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苏联出兵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于苏联出兵中国的真实目的,确实有待商榷。而深刻解读苏联的远东政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揭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而不强的中国金融业已经开始进行制度变革。目前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缺乏"中国制度"的经济理论基础、缺乏"中国金融"专业课程与案例、缺乏"中国标准"的学科评价与教师评聘、缺乏"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与领悟等问题,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急需改革。本文从构建以中国政治经济学为基的经济学体系、以"中国金融"为主线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深化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通识教育四个方面,为新时代下金融强国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竹林 《英语广场》2020,(36):26-28
助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中华美食文化主要通过国内餐饮店向外国游客或食客的服务和海外的中餐馆服务两种途径传播。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餐是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国菜名译写对客观地传播中国文化和良好地彰显中国形象至关重要,是中国文化走向海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美国西雅图30家中餐馆中拍照收集的30份汉英双语菜单为一手材料,对菜单中的英文译写问题进行分类,发现问题呈现出交叉性、多样性。因此,必须规范中国菜名译写以更有效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点菜或服务员介绍菜品时,菜单的误译产生了不少误解,极不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因此,中国传统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当前译本现存问题、菜名翻译影响因素、菜名翻译的原则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中国传统菜肴的英译方法,以帮助更有效地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性"是华人学者热衷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也产生许多争议。中华文明源流的争辩、"文化中国说"、后现代理论的解构这三种针对"中国性"的不同论述,说明了人们对现代中国与其传统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7.
编写中国文学史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异常庞杂的工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著者所持的文学史观。文章通过粗略梳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观——通变论、进化论、退化论、钟摆论、再现论、共时论等,在比照中以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三十余年来围绕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问题所展开的争论,从而引出了中国英语在新时期的新功能——中国英语内部使用功能。中国英语的新功能给中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中国英语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教材选用,在教学方法上以及检测手段和评价方式上做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引进并不断发展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冲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二者共存却也发生矛盾。本文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及经验,对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辩证理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民族之间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具有一定的障碍,特别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更由于语言和地域的隔阂存在而进展艰难。在这种前提下,西方古典音乐这笔本应属于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一部分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中国人开始涉猎并研究西方古典音乐。但是在普通大众的眼中,西方古典音乐依旧是那么陌生、神秘和遥不可及。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去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比较乐意接受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