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不少媒体为适应新闻竞争需要,相继开通"新闻热线",这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信息.但一个城市毕竟新闻资源有限,媒体获得独家新闻变得越来越难.趋同的新闻选题,加上雷同甚至很陈旧的处理手法,使得不少新闻变得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传播的密集,各种媒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同一个困惑:新闻同质化。翻开各家报纸,新闻几乎以同样的"面孔"出现,许多读者感觉每天只需看完一份报纸就足够了。如何"同中求异"吸引读者的眼球?原创新闻成了各种媒体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互联网发达的信息资讯,为平面媒体提供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新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记者、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媒体竞争日益加剧,不少广播电台主频道的收听率呈逐年下滑趋势.探其根源,作为主体的时政新闻可听性及亲和力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及亲和力,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是电台讲究宣传艺术应当做好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诸如"天津彭宇案"这样的争议性新闻事件不断出现。这样的事件大都会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议论,已经成为新闻媒体须要涉及报道的领域。那么,如何做好争议性新闻的报道呢?新闻事件与媒体本身不应双方唱着"独角戏",媒体应该在争议事件中把握好自身定位于哪种立场。新闻媒体尤其是新闻舆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扮演着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者、组织者、评论者、伸张正义者等重要角色。做好争议性报道,首先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应始终保持着"把关人"这种身份来定位自己,绝对不能让媒体在争议新闻事件中定位的角色出现偏颇。  相似文献   

5.
沈勇 《当代传播》2007,(5):115-116
"新闻线人",又称"报料人",现在通常的定义是"不隶属于新闻机构却通过提供新闻线索从新闻传媒获取报酬的人".实际上,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运作的肇始和深化,零散的报料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出现,其出现地点都是媒体云集、新闻竞争激烈的大中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做好时政新闻是党报编辑的必修课.在如今的媒体竞争中,时政新闻恰恰是党报的"杀手锏".从新闻来源上讲,党报具有某种性质上的"资源垄断性",这也是党报时政新闻权威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每个节会当中,媒体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节会新闻在各类新闻媒体上也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说其"独特",是因为它具有新闻资源高度集中和新闻事实人为策划正反两个方面的特性,这就使得媒体在这类活动中机遇与风险同在.  相似文献   

8.
陈欣 《新闻实践》2009,(8):63-64
在同城媒体的竞争中,热线新闻短兵相接.要胜出一筹,就要尽量跳出"同质化",做出自己的特色.热线新闻要做出独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独家报料--让记者成为新闻当事人 不少读者认为,在同城媒体中,热线新闻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看一张报纸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独家报料成了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不少人认为都市类媒体新闻就是要"抢鲜",而非策划。但现在,新闻策划作为一种新闻手段,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纸媒都在运用并且着力打造的一种"常规武器",也得到了大多数受众的认可和欢迎。那么怎样的新闻策划才算是成功之作,能够打造成一场满足读者阅读欲望的新闻盛宴?新闻策划可以从哪几  相似文献   

10.
新闻单位也是生产部门,只不过它们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是新闻。"新闻安全生产观"的提出也是因为它是精神生产领域的"高危行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闻的特性和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众不同。新闻讲究及时、真实,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人们,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进步、和谐的社会舆论,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要承担起这一责任首先就必须保证新闻"安全生产",不出现错新闻、假新闻,不误导舆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是许多新闻媒体的日常工作之一,但不少媒体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策划过度,导致新闻造假的出现,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从三方面介绍了如何防止新闻策划变成新闻造假。  相似文献   

12.
刘力 《新闻战线》2012,(7):92-93
做足第二落点,开辟"第二战场",把握读者的"第二需求",不失为纸媒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良策。近年来,不少纸质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不断挤压,提出了抢抓第二落点的理念。从新闻的本质属性来说,失去新闻的第一落点转而抢抓第二落点,实在是纸质媒体的一种无奈选择。然而,无论从新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媒体在平时力拼版面、拼内容,一到节假日却不约而同偃旗息鼓?有些媒体将其归咎为:节假日里政府机关"关门",企业普遍谢客,公务活动相对平静,社会兴趣点骤减,记者很难采到精美素材……社会无新闻,媒体"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15.
邹毅 《新闻天地》2002,(4):39-40
新闻资源,是一个地区社会生活的总和,是可用来发掘、制作出"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社会生活。而媒体所面对的社会区域,每天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人们思想观念的悄悄进化,社会形态的缓慢演进,电脑的普及、买房的增多……都是新闻资源的具体形态。然而,不少地方报的记者仍然觉得无新闻可写,他们认为这些新闻资源都被区域空间给限制住了,有  相似文献   

16.
李楠 《新闻采编》2009,(1):12-14
近年来,新闻与故事联姻,已经成为各类媒体所推崇的表达方式,读者在任何地域的任何媒体上,都能轻松地看到新闻故事。杭州日报开辟"新闻故事"专栏,后续报道对上篇回顾时,冠以"新闻闪回",连续报道已经明显具有章回小说的特点。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故事》,以社会生活的关注焦点,新闻过程的详情再现,复杂曲折的全景  相似文献   

17.
正全媒体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媒体竞争越发激烈残酷。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权贵",还是网络、微博、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土豪",无不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找"猛料",挖"独家",以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扩大受众群,这样就能在同城、同质媒体竞争中占据高地。然而,一些媒体过分重视新闻的"卖点",导致编发出的新闻稿件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的甚至出现了不实之处,严重的还存在着政治错误、导向问题。这些本可避免的失误给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教训是深刻的,也极大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闻,从人们的生存空间出发,关注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欢乐,再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进行媒体传播,在具有足够的时效的同时,保障和观众的情感互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因此,民生新闻体现的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体裁。但是,我们都知道,新闻报道极为注重真实性。因此,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性应该算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对民生新闻而言,真实性当然也不例外。在现实的新闻写作中,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新闻写作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尤其是民生新闻写作,方法更是百花齐放,而其中又以"故事化写作"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科中的工科",新闻实践教学在新闻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媒体融合又给新闻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国内新闻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本文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梳理和总结了目前新闻实践教学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不足,并以江西师范大学传播人通讯社为例,提出了媒体+社团+课程的"三元驱动"新闻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基于校园媒体"实习场",由社团情感凝聚形成"实践共同体",并连接多种课程组织起"实践支架",达到实现"实战训练"、突破"专业壁垒"、打通"课堂内外"的目的,是一种相对经济、容易实施且有效果保障的校本新闻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