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阳 《新闻战线》2012,(8):102-103
副刊编辑要独辟蹊径、深入开掘,通过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事件,探寻新闻背后的文化元素,将内容的新闻性与人文性进行融合,从而彰显人文情怀。当今社会,新闻策划早已成为各类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策划来提升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报纸副刊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关系,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报纸副刊从最初随报附送,到成为报纸新闻、副刊、广告三驾马车之一,副刊一直担当着拯救大众媒体文化品位的重任。其实,强  相似文献   

3.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报纸四大构件中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可谓缺一不可。一方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副刊就参与构建并推动着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副刊是最能体现报纸文化个性、区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品质的构件。读者对报纸鲜明"个性"的把握,往往首先来自对副刊的阅读刊的"另类"思考。如今,在新闻出版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报纸的副刊版面急剧减少,这已成为报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副刊的读者在减  相似文献   

5.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仍是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新闻策划提升版面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本文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刊为例,阐述行业报副刊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显示版面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以及所坚守的社会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杨令青 《新闻知识》2006,(10):82-83
在影视媒体、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报纸副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行业报副刊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彰显品质?这里,结合我们陕西工人报近年来的实践,就此作一探讨。一、适时调整,丰富内容报纸副刊是相对于报纸的新闻主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主要是刊载文学作品和学术文章。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多元理念的今天,显然这种传统的副刊定位已经不适应了,文学和学术不再是报纸副刊的唯一支撑,凡新闻体裁以外各种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趣味性、休闲性的文字作品都可以成为报纸副刊的内容。本报以前的副刊…  相似文献   

7.
报纸分为新闻版和专副刊版,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而副刊则是慢性的,软性的,它的特质是文化。报纸副刊在中国报业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副刊中刊载,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大批提倡民主、反封建的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舆论中心。如今,报纸副刊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报纸在发展,副刊也在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8.
副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时代所迫。媒体的发展正从“薄报”时代走入“厚报”时代,版面的增加,使今天的报纸成为新闻与专刊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办多元化的副刊?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新闻是树木.文化是水份。那么。报纸的副刊,更应该是新闻与文化的融合。正如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丁振海会长指出:报纸副刊。复姓“文新”。军队报纸副刊如何在当今大力繁荣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大背景下.担当起熔铸官兵坚定信仰的历史重任.担当起提高官兵能力素质的重任.担当起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重任.成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我们军队媒体人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0.
《南方周末》被称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副刊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例证法,从探讨《南方周末》副刊定义、版面语言运用特点、副刊新闻化趋势和内容选择特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南方周末》编辑特色与价值取向,并重点对《南方周末》副刊的新闻化趋势进行探究,希望为转型时期的纸媒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走新闻化副刊之路,应该是报纸副刊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报纸副刊从业人员在报业发展中应该具备的意识。党报副刊登什么,不登什么,要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不能因为是副刊,就不顾及社会效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发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伊犁日报》副刊正是基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在主题策划时围绕这一"中心"选素材、出题目,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撑起"公信"这面大旗。  相似文献   

12.
包丹虹 《新闻战线》2015,(7):101-102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新媒体时代,地方报纸副刊具有“异质”竞争与价值引领的优势,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区别报纸同质化最鲜明的旗帜;而它高雅的文化品位又是读者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精神家园。报界有名言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新闻的同质化已成为各级报纸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局面。而副刊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却呈现出“异质”的竞争优势。所以,办好富有个性的副刊,也就成了地方报纸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报业竞争全面展开的今天,我国的报纸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直被视为报纸“附庸”的副刊,越来越在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纵观当下地方党报副刊,呈现出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郭韶明 《青年记者》2017,(13):55-56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正面临全面转型的压力.每一家媒体都在建立自己的传播渠道,希望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而实际上,随着信息越来越庞杂,报道越来越同质化,报纸副刊正在成为凸显媒体风格、形成阅读期待的“独家武器”.每一家报纸都应该让副刊在新媒体上活跃起来,让新闻和副刊成为不同的吸引读者的好风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时期,副刊曾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先锋,"四大副刊"的鼎盛一时定格了当时副刊的繁荣历史。然而,当代报业的急速扩张使得新闻纸一纸风行的同时副刊的地位却每况愈下。时下各种新兴媒体的千帆相竞让报纸不得不屈从市场导向,改版势必"危及"副刊也已成"经验之举";浮躁的社会之风外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读者渐渐疏远了副刊赖以成名的文学、文化味道;报纸越来越强调新闻的快餐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得原本以文学为基本依托的传统副刊遭遇空前落寞……  相似文献   

17.
冰源 《新闻前哨》2005,(4):50-51
副刊在我国的报纸上有着光荣传统。她作为正刊新闻版 的补充,在中国的社会形态演化、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 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副刊正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刊越来越呈现出唇齿相依、并驾齐驱的态势。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是作为一种闲散资源空间而存在 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向商业化、市场化全面挺进, 报纸作为一个反映时事生活载体的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与 此同时,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 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报纸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的新闻发展态势下,增强副刊的 新闻性,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关键是副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在这 方面,我们《黄石日报》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今为人们提供一处可供休闲、娱乐,可以放松精神的空间成为各种媒体吸引读者的主要方式.在大环境下,报纸副刊也开始不断变革,其地位也从原来的仅供文学爱好者自娱自乐,逐渐发展壮大为与新闻版平分秋色.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副刊怎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呢?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各大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报纸作为最古老的传播媒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和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等传播媒体争夺受众,报纸应该充分重视副刊的作用,让报纸副刊和报纸新闻一起,成为应对竞争的主力。报纸副刊是报纸所独有的传播形式,就新闻质的规定性而言,它是报纸新闻的有力补充,在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吸引受众,进而吸引广告商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