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作品靠“塑造”,摄影作品靠“选择”。大艺术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足见选择的重要地位。选择包括的内容内容(题材)的选择。我们的镜头所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拍什么与怎样拍,无时无刻不令我们作出抉择。新闻摄影记者也应像一些文字记者那样,要有丰富的知识、材料积累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伦理困境的实质和在困境中进行价值选择的困难,然后通过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原初状态"假设的探讨,指出"原初状态"假设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不同伦理原则的公正程序.通过这个程序,我们可以在新闻伦理困境中作出更加正义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摄影这门学问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摄影艺术作品,都离不开生活,都是将生活中无限丰富、千姿百态的美挖掘出采,拍摄下来,奉献给广大读者,奉献给人类社会。所不同的只是新闻摄影是真实的,有选择的纪录;而摄影艺术作品则是集中概括,把生活中的美突现出来。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新疆的摄影工作者中有人说,我那里的生活太单调,不好反映。不少东西人家都拍过了,都拍腻了,拍烦了,拍滥了……总之,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拍了,拍来拍去,就是那么两下子,登不上大雅之堂。还有的说,我们拍这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敏锐地发现新闻,要看有无新闻敏感.然而,能不能准确地鉴别客观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作出正确的报道,只凭新闻敏感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没有政治敏锐性.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到县市报的新闻摄影同行抱怨:新闻摄影,不好拍!尤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一天到晚就那么点事,实在没什么可拍的,即使拍了,画面也总是机器加人,或者是表彰、会议场景等。 其实,新闻摄影的题材非常广阔,可以说无所不在。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新闻摄影题材的丰富多样,关键是我们必须沉入生活的基层去观察发现生动的瞬间,创新运用各种摄影技法,以独特的新闻视角,向生活的深度、广度寻觅、挖掘。 采用变焦镜头,加大光圈,虚化背景,烘托主体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最近收到的月赛照片中,有不少选择了吸引人的新闻题材。象本期入选的《触景生情》《老鼠上树》这类,让读者一眼看去,就有新鲜感。有了“为炊之米”,下一步便是如何做“巧妇”了。该怎么拍?摆在各位面前的,是一个表现方法问题。我们常常把新闻事件分成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两种。那些排定日程的可预见性新闻,事先留给摄影者考虑战术的时间要多一些。是什么事?要拍什么?该怎么拍?一系列程序和技术问题都容得诸位仔细斟酌。不过,要拍好这类题材的照片,摄影者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打破常规,寻出动人的细节。象《触景生情》的作者就抛开了对“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展览会”上一般程序的就事论事式的纪录,而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7.
一些人以为街头新闻摄影是随手可得,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你真的站在街头拿起相机时,便会感到一位成功的新闻摄影者实在不易。街头巷尾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肥沃土壤,来自街头巷尾的图片新闻与群众心理接近,易为人们接受。街头新闻摄影不能不为有志于新闻摄影者所注意。街头发生的事情,通常是无法预料的,那瞬息万变的场面、川流不息的人流、车辆背景的选择及配合,题材的取舍,往往是同一时间涌现,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适当的处理及明智的抉择。笔者曾拍摄过一张街头新闻照片,从照片本身来看,成像不十分清晰。打算拍第二张对,图中卖书的妇女因心虚,早已溜之大吉了。但这张照片具有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新闻姓「新」。记者虽然要从目不暇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寻找新闻,但新近发生的事实作为新闻报道出去,总是要经过记者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特别是理性思考后作出的。新兴起的全息深度新闻体就具有这种较强的思维特点。因为,它注意对事实进行多侧面、全  相似文献   

9.
赵康 《新闻知识》2000,(9):40-40
观赏中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令人对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精彩的瞬间赞叹,为反映的新闻内容所能选取的侧面、变化过程的准确、典型等而折服。这些成功之作的奥秘在哪里?许多实践者采拍了大量的新闻照片,有的甚至花费长久的时间辛勤耕耘,其收获、效果甚微;有的面对大、小新闻题材拍什么,不拍什么,如何观察、选择正面、侧面的变化过程,心中无数,时常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作品成功与否,在于新闻摄影的关键:贵在发现,贵在表现。反之,违背新闻摄影规律,当然所拍摄的照片就显得苍白无力。 新闻摄影是纪实的,再现新闻事实本质的纵横断…  相似文献   

10.
电视说到底就是一个拍什么和怎样拍的问题。拍什么?实际就是你拍摄的主体是什么。怎样拍摄?就是你的主观能动性。简单地说,就是1+1。第一个1,就是你要反映的主体。第二个1,就在于你自己。对于第一个1,就是你的选择问题,要抓住深刻的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新闻主体。第二个1则就是你自己。你的发现、你的角度、你的剪裁,总的来说就是你的水平。我们当然强调电视作品报道的主体,主体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主观能动性。所以才出现一些争新闻的倾向,一个新闻事件发生,能去十几台摄像机,而报道的内容又都大同小异。正因为缺乏主观创造性,才会出现那种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们采拍的电视新闻<胡锦涛同延安人民一起过大年>获得"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本条新闻以其题材重大,主题突出,现场感强烈,细节感人赢得观众,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2.
提高读者参与度,是<福州晚报>2006年全新改版的一条新思路,也是改进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年1月1日,<新闻你来拍>栏目应运而生.这是福建新闻界第一个专门为读者设立的图片新闻专栏,定位是普通读者拍摄的新鲜、感人、有趣的新闻照片.创办3年以来,已刊发600多期,刊登读者照片3000多张.2007年,<新闻你来拍>被评为"福建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从商业性报纸问世以来,媒体和媒体人在独家新闻上的竞争与角逐就从未间断过.新闻报道和消息写作如何借助新闻角度的选择,发掘独家新闻,或者对同样的新闻作出与众不同的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电视同行中,有的同志对如何拍好新闻专题片常感到迷茫与困惑,有的同志则另辟蹊径,热衷追求所谓新闻向文艺靠拢、新闻与文艺“结缘”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新闻图片是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的追求与梦想,其拍自新闻现场,源自摄影记者的观察思考.探寻、解析杰出新闻图片产生的源头与途径,研究其产生规律与传播效果对新闻摄影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照片画面最忌“重复”。我从事党报新闻摄影工作十几年了,现在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做到不拍画面重复的新闻照片。党报新闻摄影不能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在同一新闻题材上,要做到不拍与自己拍过的画面相同的照片和不拍与通讯员所拍画面相同的新闻照片,那是很难的。为此,笔者试求说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新闻界同行。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这就引出了新闻的倾向性问题.在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二者关系时,我们应看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尽可能增强真实性,减少倾向性,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角度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件,认识和表现采访对象的入手处、突破点或着眼点.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新闻人物,不同的记者,选择不同的视点,表现出来的效果和新闻价值是截然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角度选择问题.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那么,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去选择一个最佳、最新、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新闻写得是否深刻,同所选择的题材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题材重大的新闻容易写出深度来.然而,作为军区报社记者,特别是基层新闻干事、报道员,我们所接触到的新闻,往往是一些凡人凡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