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地检视我国民族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和多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课程,可以发现其存在着偏狭的课程目标、汉化的课程内容、功利化的课程实施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复归课程民族文化的品性,加强课程实施环节,重视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2.
杜良霞 《海外英语》2014,(20):30-31,34
民族地区具有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的显著特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适合各族学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效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面临的问题;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大学英语"多元文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6):104-108
西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能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进而带动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引导民族化与宗教化中积极因素发挥其社会协调功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能够创造民族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环境,促进民族化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因此,通过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条符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西北民族地区6个县级行政区605名义务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的多元文化态度水平较高,但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有所不足;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在城乡、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所学专业、民族背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据分析,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教师的教育经历与学习状况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创造民族之间实质性接触机会,促进跨文化互动与交往;在教师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深化对不同民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曹克武 《文教资料》2007,(5):142-143
当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席卷全球;我国很多的学者正在呼吁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观念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多元”与“整合”教育相辅相成“,多元”要围绕“整合”实施“,整合”要结合“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教育是对民族同化教育的否定,它的一个最本质特征就是只认可各不同民族化相互独立的价值,它对世界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不能简单套用多元化教育的模式,多元一体化才是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多元化课程设计是我国民族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课程设计中应秉承“多元化教育”、“对话”和“本土化”多重理念;在策略上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关注知识的构建过程,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关注和重视潜在课程,注意开发乡土教材。创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务件。  相似文献   

8.
9.
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各民族群众团结、和谐共荣的基本前提.调查证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缺乏了解,这是导致目前民族地区冲突、阻碍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层原因.针对目前我国多元文化资源稀缺的现状,本文在分析创建多元文化资源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一个多元文化资源库的框架和思路:以时间和民族为主线,包括了古代、现代各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它的运行,既可以为民族地区教师的职前、职中培训提供简便易操作、信息量巨大的资源,还可以满足各民族干部群众对于多元文化知识的渴求.它对于各民族群众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理解,加强国家认同,减少文化冲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取向改革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这其中有着多种原因,但民族教育缺乏必要的多元性,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今后应从多元文化教育入手,发展民族教育,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国家及民族地区对开展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并针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筹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科整合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鉴 《教育研究》2006,27(4):24-27
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其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理念。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一代新人。地方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主体与客体的互动着眼,阐述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问题,指出知识是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与客体的平衡,是客体的内化表征。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大多相对落后。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社会观念、教育质量、生源匮乏、学校布局、服务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改变观念、加大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和建议,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教育较之前代,在广度和深度上更为进步,按照其推行的力量由外而内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基于民族外部力量与外部文化的社会教育、基于不同民族间长期文化交流而出现的社会教育、基于民族内部力量与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在客观上达到了国家统一、消除民族分裂、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有许多问题也亟待我们的反思。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习的规律;要解决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要遵循时间与效益、政治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18所民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民族文化教育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且不同学校的发展极不平衡。文章分析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必须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学前教育十分落后。少数民族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很低,无法获得政府投入与家长观念上的支持,即便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其课程通常模式化现象严重,脱离少数民族女童的生活实际。为促进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起点公平,降低少数民族女童小学辍学率,政府应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力量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有条件时对少数民族女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与课程的改革,增加民族教育的内容,广泛推行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并行的双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女童父母进行培训,提高其认识,从而为少数民族女童接受学前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工程。学前教育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的好坏。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工作环境与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学前教育新师资是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培养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彰显民族特色;注重双语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增强地方适应性;注重培养层次与质量,努力提升专业化水平;注重多渠道培养,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