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中国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文献对于那些文明基础和现代发展经历都不同于西方的其他社会来说,有其应用的局限性。中国妇女在争取参与高等教育的斗争中面临着与西方妇女类似的障碍和问题。由于中国妇女与西方妇女的文化背景和认识论的不同,以及中国现代化历程与西方不同,使得中西方妇女的这一斗争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与《镜花缘》中所反映的妇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镜花缘》不仅提出了妇女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镜花缘》发挥奇特的想象,通过描绘一个女权社会的女儿国以及女子教育高度发达的黑齿国,大胆地提出妇女问题,并试图寻求妇女解放的出路,朦胧地反映了低层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了近代妇女改良运动的先声。可以说,《镜花缘》在妇女问题上比《红楼梦》前进了一大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以2001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和研究,以了解目前我国妇女参与大众体育的现状,揭示我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妇女体育的工作和管理,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贵族统治,贵族妇女是中世纪整个妇女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特殊的阶层中开创了西方尊重女性的先河。妇女地位经常被作为评判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尺。妇女地位问题又是一切妇女问题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探究12~13世纪西欧贵族妇女的地位问题有着重要的以史鉴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妇女的解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处境是:政治上无权,完全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经济上没有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社会上无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身份,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婚姻上不自主,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不许再嫁。绝大多数从小被迫缠足,数百年来,“小脚女人”成了中国妇女的一个代称。妇女处于一种被动和从属地位。新中国成立了以后,妇女摆脱了外在的等级、身份的束…  相似文献   

6.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等暴力因素也是导致明清大批节烈妇女出现的重要原因。除了战乱以外,地方豪强强娶、流氓凌辱等暴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女的殉烈。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西方妇女解放的历程,会发现中国妇女的解放与西方妇女的解放方式不同,对中国妇女的解放方式进行思考,我们会发现中国妇女解放是被动的解放,这种被动的解放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对女性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妇女缺乏主动争取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说,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作用,本文阐述自己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被提出、地位的被提高,意识的被觉醒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快速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快速转变的时期,老年妇女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其承受着年龄、性别和地区的三重压力,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本文以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2011年开展的"安徽省老年妇女养老问题调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安徽省老年妇女经济、健康、文娱等方面的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能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对策,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农村老年妇女这一群体,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教育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教育不仅使女性人口受益,而且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量研究证明,妇女教育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与人口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近30年来,发展中的东亚国家在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低的女童入学率和较大的教育性别差距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决策的依据充分反映了诸方面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要求。作为经济增长和总的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教育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竭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妇女健身锻炼动机评价量表的制定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初步拟定妇女锻炼动机的评价指标,经过物尔菲专家调查法,最终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出指标权重,从而设计出妇女锻炼动机评价量表。同时对南京市健身妇女进行了锻炼动机的调查,发现心理调适的需要成为南京市健身妇女参加健身运动的一个最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女运动员赛场内外的辉煌成就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们不仅创造了赛场上的辉煌,还铸就了新女性性别角色,为世界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而女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积极呈现,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解放,还可以强化国家身份的认同,对内增强国家凝聚力,对外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女运动员健康的媒介呈现,有利于彰显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展示中国人的新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13.
"私小说"在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女性作家的关注,在写作主体已被女性可以把握的现代文学中,她们把写作视野与女性命运的发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非常私人化的写作表达对世界的体认,其中不乏对女性解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妇女在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对包头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女性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女性生态文明在包头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女性生态文明对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妇女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思想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即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实质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动力、核心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建设理论。找到实现人自由全面与解放的钥匙。在今天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马克思的社会建设理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学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自办报纸,其启蒙作用不可低估。她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主张妇女平等、婚姻自主、妇女参政等,并自觉地把妇女解放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使其妇女解放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当然,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影响下创办的报纸,其思想无疑具有妥协、改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重心和任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使学生工作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曾先后三次出席奥运会,均无功而返,但当时的新闻界却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上海《申报》是解放前我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商业报刊,也是对奥运报道着力甚多的报刊之一.解放前《申报》的奥运报道具有如下特点:报道体现了国人的鲜明立场和倾向、报道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时效性增强有赖于电子技术的运用、报道业务不断提高、新闻图片的使用为报道增色.《申报》通过奥运报道宣传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开阔国人视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对于促进我国社会进步、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佤文化表述     
佤族作为我国跨境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极为贫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后,国家通过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佤族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飞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佤族面临着更大的文化重组和文化变迁,学界对佤族文化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界聚焦佤族文化研究的系统梳理,指出对佤族文化深度解读的必要性,以期更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