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祥 《教学与管理》2001,(12):75-76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很好地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质”的命题态势,一展现在人们面前,便赢得了诸多人士的赞扬。我们认为,这份试题贴近生活,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更加清晰,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潜质较强的新生,又有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现实。品味人生。  相似文献   

2.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的命制是成功的,它不仅完成了自身承当的任务,而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良性影响。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忠实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从整体看,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与《考试说明》的有关规定高度一致;与去年相比,试卷的总体结构、长度、能力检测趋向没有变化,保持了三年来命题的稳定性,恪守了高考命题的公平性原则。绝大部分考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备考效果能够在今年语文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高考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步迈向能力立意,这是基本趋势.能力立意更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但是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所以,今后的高考试题在考查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仍然会保持必要的基础性.鉴于此,高考命题总体上有以下特征:立足基础,注重方法,突出能力;加强实验,强调学以致用,倡导研究性学习;稳中求变,稳中求新,适度调整.命题的落脚点尽可能放在考查考生的素质和潜能上。结合以上特点,我们预测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会有以下几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程鸣 《语文知识》2014,(2):72-76
Ⅰ.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符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安徽说明》的要求,遵从"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全面考查、突出主干、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突出思维、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延续了2011年和2012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的风格和特点,保持了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的相对稳定,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5.
陶亚 《教学月刊》2006,(11):57-59
今年我省的高考语文试题。继续保持着2004年以来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虽有微调之处。个别试题的题型、难度略有变化,但在试卷的总体结构、题量、分值上,都基本保持不变。体现了以稳为主、以变求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语文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考语文客观阅读试题日渐突出地显现出一种信息趋势——通过提供给学生当代科学最前沿的信息,以及一些学生不曾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情境等,来考查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趋势围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着力提升命题质量,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强化素养立意、能力主导,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努力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堂,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窗口,引领高考内容改革的旗帜和考查语文素养的标尺。  相似文献   

8.
韩秀莲 《湖南教育》2005,(14):26-26
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湖南卷(政治部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稳中有变,难度有所增加。试题具有“新“”活“”浅”“实”等特点,重在考查与现实有关的内容,设计简约明了,仍然坚持了“基本稳定,稳中求改,稳中出新”的做法,保持了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也有一些温柔的陷阱,要答好并得高分也不易。随着高考命题“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研究高考试题所传达的信息,对教学与复习都有指导意义。2005年高考命题特点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郾引导学生历尽教材“风景”,夯实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2006年高考数学(湖北卷)试题浅析2006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题总体上是稳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了“立足基础,能力立意,有利选拔,注重导向”的命题指导思想。许多试题对思维的启迪和发展成效非常显著,呈现出诸多亮点和独特风格,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0.
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很大,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指向性,是一份推进语文教改、催育创新人才的试卷。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表现于如下几面。1设题数量明显减少。199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卷设题35个,1999年减为28个,减少了五分之一。第Ⅰ卷60分的单选题中,1998年设题26个,1999年减少6个,只设20个题。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于第一大题。该大题1998年设题15个,1999年设题10个,减少了三分之一。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部分由1998年的7个题减为6个题,删除了一个文句翻译题。第Ⅱ…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既是全国高考湖北卷自主命题第六年,又是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正式启动的一年。湖北卷很好地体现了“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刀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立足教材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大了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力度,为高中课改做了铺垫和引导,充分体现了过渡期“循序渐进,稳中求新”的特点。2009年的湖北语文卷,除了语用和作文题的亮点创新外,在试卷结构和总体模式上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我区2016年的新课标全国语文试题,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人文性、选择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既保持了稳定性,又富有灵活性。题型部分微调,但难度与往年持平,强调基础知识的测验,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一、2016年语文高考试卷总体情况(一)传承。传承一方面体现于试卷的构成、主要题型、考查点等方面,与2015年基本一致,作文命题仍是新材料作文;另一方面则体现于命题材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试题与2004年、2005年的相比,尽管缺少“亮点”,给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但细加体会也不难发现命题者的匠心:试题不仅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落实了《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了高考命题的基础性和稳定性,而且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直指中学语文教学观念上的误区和教学过程中的盲点,体现了广东分省命题的本土化特色,彰显出对语文价值的强力追求,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一、整卷特点(一)稳中求变试卷大体保持稳定。所有试题都在《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命题范围内,考查内容仍然分为语言知识和运用、阅读、…  相似文献   

14.
周健  姜爱智 《广西教育》2013,(40):41-42
综观今年全国高考广西历史试题,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稳中求变,命题风格体现过渡性;能力至上,命题立意彰显时代性。一、稳中求变,命题风格体现过渡性(一)从试题的整体难度来看,今年的试题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试题的区分度较为明显今年全国高考广西历史试题体现出了明显的区分度,大部分试题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主。如选择题第13题考查"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试题对考生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审题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选择题第2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西洋宪章》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首创性贡献,首次提出了"消除世界贫  相似文献   

15.
刘振华 《学语文》2006,(5):25-26
一、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出现的背景 1、“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政策,使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的出现成为必然。 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进行了语文自主命题,分省命题要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为主旨,而各省命题人不可避免地又要在高考试卷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在能力考查、素质考查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命题者希望通过高考命题的引导来更好地推进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的良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从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以公布的《考试手册》为依据,在命题立意、试卷框架、题型题量等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坚持考试内容的改革。命题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高考文综试题,依据《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坚持以问题立意、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做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方面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试题设计上,做到了难点分散,可减少考生的失误;在跨学科综合上,从试题材料出发,实事  相似文献   

19.
[4月下旬出版,一套两份定价6元,欢迎集体订购]2020年高考不再有《考试大纲》,也不再有《考试说明》。那该如何把握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趋势呢?如何在语文试题中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如何在语文试题中体现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呢?这些问题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语文月刊》编辑部联合部分高校评卷专家、中学高考备考名师,将在2020年4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2009年高考汉语文试卷落实了《考试说明》中有关考试能力的要求和考试内容的规定,比照以往的高考汉语文试题,2009年试题仍遵循着“稳中求变”的原则,着重考查考生的汉语文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进一步体现出对汉语文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