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其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指整个过程任意时刻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和微观,高速和低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类型.一、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类似碰撞,也类似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情况.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  相似文献   

2.
碰撞时由于作用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问题符合动量守恒.在碰撞问题中,除弹性碰撞外动能都不守恒,特别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其动能损失最多.动能损失是指碰撞前的总动能与碰撞后的总动能之差.若完全非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用m1、m2表示,碰撞前的速度分别用v1、v2表示,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用v表示,则动量守恒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3.
1引言碰撞现象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现象,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碰撞过程中包含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而不同的恢复程度和不同的能量转换相联系、和不同数量的守恒量相对应.因而人们根据不同的恢复程度将碰撞分为下列不同类型: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量、动能皆守恒)、部分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分开)、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碰撞的形变过程及对应的守恒定律同时演示出来,对于学生清晰理解碰撞过程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4.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5.
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且有时作为压轴题考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动量碰撞问题的原理很清楚,但计算却很头疼,因为计算量很大,高考题中则只敢考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大家都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但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今天笔者用“速度增量法”带大家用口算来解决动量碰撞类问题,对于碰撞分为三类即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6.
完全弹性碰撞是一类特殊的碰撞,它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本文拟从七个方面入手,通过一些经典的示例和身边的现象,仔细"品味"完全弹性碰撞.如果主碰球的质量为 m_1,被碰球的质量为 m_2,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  相似文献   

7.
碰撞是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动量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③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力远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时,近似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具有明显的特点,相互作用的时间短,作用力大,故动量守恒。若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动能都守恒。若为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8.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  相似文献   

9.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0.
结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1和2,若物体2原来静止,物体1以速度v1向物体2运动,则发生弹性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v'1=0,物体2的速度v'2=v1即通过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交换了速度.现证明如下: 证明: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由于是弹性碰撞故系统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相似文献   

11.
1.完全弹性碰撞类 这类碰撞经过两个阶段.压缩形变阶段和恢复阶段.从形变的恢复程度来理解,第一阶段所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二阶段能够完全恢复,也就是说两个阶段具有完全对称的特性.从机械能的损失来理解;第一阶段动能转化成的弹性势能在第二阶段又全部转化为动能,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因此这类碰撞不仅满足系统动量守恒.而且作用前后系统动能也守恒.  相似文献   

12.
所谓碰撞就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它具有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的特点,因此有些碰撞尽管合外力不为零,但外力相对于内力可忽略,故动量近似守恒。这里以“一动一静”为例说明之。碰撞一般分为三类:①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的碰撞。②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而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的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粘在一起的碰撞。这种碰撞总动能损失最大。以上的每类碰撞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解决碰撞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正>"碰撞"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涉及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诸多知识。处理碰撞问题,需要先根据题意选取恰当的研究对象,再判断研究对象的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然后根据相应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1.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总是守恒的;(2)在碰撞过程中,因为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所以总动能不增;(3)在碰撞过程中,当两物体碰后速度相等,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碰撞问题时,通常要抓住三项目基本原则:(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原则:物体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很大,作用时间很短,系统所受的外力大小可忽略,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5.
<正>碰撞习题中,涉及动量、能量等多方面知识,情景复杂,问题多变。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现把常用规律总结如下:原则一: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一定守恒。因碰撞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  相似文献   

16.
1.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碰撞过程物体产生的形变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7.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相向运动,则在它们发生弹性正碰(即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能完全恢复形变)过程中: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C.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守恒. 有不少学生选了A.究竟应选A还是C呢?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话:“是不是在所有的碰撞中除了动量守恒外,动能都守恒呢?……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  相似文献   

18.
<正>一“滑块—摆球”碰撞模型该模型是光滑的水平杆上一滑块或滑环通过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悬挂着一个物块,模型特点如下:1.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不守恒,但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2.系统的能量守恒.3.临界条件:(1)小球与滑块共速时,小球运动到最高点(2)小球摆回最低点时,滑块获得最大速度,此过程类似弹性碰撞,可直接利用结论:  相似文献   

19.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两台球间、两冰壶之间、微观粒子的碰撞。因此,探究碰撞的力学规律,对指导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按能量的损失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者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解答弹性碰撞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曲忠敏 《物理教师》2005,26(7):64-64,F003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根据两个守恒关系,可列出二元二次方程组,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探讨一种不必列出二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弹性碰撞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