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个人语言技能的表现,而且是一种高度的文明素养。一个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不能没有个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素养是个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基本素养,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具备一定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高中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因此,要对语文素养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入手,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些对于学生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  相似文献   

3.
赵飞 《贵州教育》2012,(24):29-30
有用的语文一次会议上,一位曾经是语文老师而今是某杂志社的编辑说:"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于什么?作为老师,你能拍着胸脯说,学生若干年后还能记得曾经的某一节令人愉悦的语文课吗?学生从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究竟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多大用处?"  相似文献   

4.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6.
周小英 《考试周刊》2011,(63):40-40
语文新课标强调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美文熏陶,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将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培养成为精神上的富翁,生活中的强者。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的名称,是随着语文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演变而来的,“语文”是汉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语文能力的整体性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辩证统一上,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必须强化听说,读、写的整体训练。  相似文献   

8.
刘雪芹 《山东教育》2004,(11):17-19
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超自然的,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作是神创造的一部分;自然的,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文主义的,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上帝、自然了解的出发点。人文主义的信念是:每个人在他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其潜在能力,这些能  相似文献   

9.
韩志湘 《教学与管理》2006,(10):117-11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 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的第一范本就是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这就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首要载体——语音提出了要求,本文将要讨论的也仅限于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1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诵读文本,熏陶语感;二、感知汉字,培养习惯;三、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四、锻炼能力,组织活动;五、指导学生,挖掘潜能。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培养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自觉地关注语文学习的情感性,重视语文生活的丰富性,强化人文教育的基础性,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与养成。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类似于农业。"这句话非常精辟地点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农作物需要深深扎根沃土,汲取各种营养;需要阳光雨露,浇水施肥;需要精心地呵护照看;需要较长的生长期,才能长出成熟的果实。语文素养在这些方面和农作物相似,它需要生活的沃土,它不可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感悟中提升,在实践中提高。那么,语文教师就类似于农夫。没有农夫会愚蠢到试图拔苗助长,甚至代替秧苗生长。最好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创设适宜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成长无疑是语文教师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儿童人格完善,使儿童成为事理通达的人。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习惯丰富多样,而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取。评判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人们常常会以诗书满腹、能说会道,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来衡量。诗书满腹、下笔千言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能说会道、一挥而就是语文能力强。那么,说什么?写什么?其实,说的写的都是自己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7.
与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相比.当前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树立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四个方面入手,一点一滴,熏陶、感染、渗透、感化.  相似文献   

18.
李喜桂 《河南教育》2006,(7S):60-60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则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什么是教育?从某种角度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培育语文素养就必须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重要环节,并把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就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语文素养"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对"语文素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组成"语文素养"由"语文"和"素养"组合而成,但不是简单堆砌。什么叫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今天,"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