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人文的、多元的、体验的理念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吗?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力求在教学中让课堂充满阳光,让每个学生都沐浴人性的阳光,让学生与我在"对话"教学中产生共鸣。怎样产生"对话"共鸣呢?(1)师生"对话",敞开心灵的互动与交流。(2)生生"对话",激活思维的交融与碰撞。(3)师生与文本"对话",超越自我的启迪与熏陶。  相似文献   

2.
齐月忠 《生活教育》2012,(20):16-18
国家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就是要构建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对话教学"是构建"新课堂"、唤醒生命力的途径之一,因为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教学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目前需要廓清错误认识,屏弃虚假对话,创造对话条件,实施真正对话,构建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在师生、生生、生本平等对话中演绎生成。热闹的课堂上有一种"活跃"的假象,出现不讲实效的"假对话"。笔者撰写本文对貌似"热闹的对话教学"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真实对话"、"巧用教学策略"、"构建生态课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文本是立足点,是源泉,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丽敏 《教师》2011,(22):58-58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育学家克林伯格也认为,"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没有效果良好的对话,就不存在优秀的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成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新形态。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6.
顾雅琴 《海南教育》2014,(20):85-86
一、观察原因 课改以来,我校语文教研组敏锐地把握了"对话教学"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话题,沉寂的课堂气氛热闹了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尝试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一线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标的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要真正把对话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关键是要让教学真正实现"自主对话,平等交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能把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改造的对话教学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8.
刘金喜 《生活教育》2014,(24):35-37
在快乐课堂里,师生之间有的是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交流和合作,没有钳制和压抑、责骂与呵斥,应总是洋溢着动人的真情。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个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探索中感悟成功。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正面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9.
包国兴 《考试周刊》2011,(80):81-81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不是被迫应答的,而是有自身学习需求的可说、可交流的话语呢?怎样才能让教师顺利退出教学中的"传话"与"框架"设定机制,把课堂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主体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数学学习而言,优化学生主体与教材(文本)的深层对话,是促进课堂建构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与文本  相似文献   

10.
"非期待答案"呈现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示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分歧。关注课堂互动中"非期待答案",就是要把其作为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并由此出发,重新理解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利用"非期待答案"激活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学生创新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深度挖掘"非期待答案"的教学价值,从而让"非期待答案"带给我们"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11.
"对话场"是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师、学生、文本三因素"对话"而产生的教学场域。"知性"和"德性"的内在整合是其本质属性。语言性对话场、思维性对话场和精神性对话场是其三大形态,六维的运行机制"对话"永富生机,同时又使"对话"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王尚文先生在《"入侵"与"生成"》一文中提出,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通过对话共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谢煜 《考试周刊》2011,(50):79-80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我们要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点燃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崔莲 《现代语文》2011,(5):50-52
阅读教学的对话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本对话,即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本文将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不同形式入手,探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的一个对话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这三者的多重对话,让知识在思想火花激烈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传播。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以及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元对话三个方面详细阐释快乐语文学习的途径,奏响和谐阅读课堂的主旋律。希望本文的观点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实践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单词、语法的讲授,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对忽略等问题。实践证明,应用对话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必然性。"对话式教学"是指体现对话精神、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课堂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推进教学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方式,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课堂理答不能拘泥于预设的程序和僵化的模式,而是要形式多样,变幻多姿,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中随机应变,动态生成。只有教师"理"得巧,学生才能"答"得妙;唯有别样的理答,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下的化学课堂如何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为此笔者从课前准备、教师角色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论述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0.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追问"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能让教学走向"对话",走向思维的纵深,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