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知识创新与图书馆读者服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知识创新与图书馆读者工作创新的关系,提出了开拓读者服务工作新境界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丽红 《图书馆学研究》2005,(6):77-78,F003
本文结合读者服务工作,就我馆开展的读者俱乐部活动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并强调读者服务工作必须从培养人才入手,开展服务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读者建议探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汕大图书馆对部分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并从文卷中的读者建议,探讨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创新服务,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介绍了美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读者知识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着眼读者知识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重要作用。分析读者知识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影响,探讨基于读者知识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创新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及特征,指出了深化读者服务工作的策略,在如何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进行服务理念的更新、搞好图书馆相关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以及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8.
从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看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深入地阐述了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现状及其服务的特色,还介绍了该州的信息网络OhioLINK,找出国内高校馆与俄亥俄大学馆的差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追赶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我院图书馆的发展看读者服务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心,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用户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全体馆员的支持,1998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正式组建了咨询团队。该团队由副馆长、教育协调员、存取服务负责人、外展服务协调员和咨询台协调员组成。团队运行遵循六条准则。团队通常两个月召开一次例行会议,团队的绩效评估主要是针对团队个体成员实施年度考核而不再对其进行额外的团队评估。团队的绩效体现在参考咨询服务质量和参考咨询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用户教育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合肥学院读者服务宣传月问卷调查为例,试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求出我国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式,分析影响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分析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并参照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评价标准,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评价,最后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深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就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与经验总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由追溯勤工助学工作的传统出发,阐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实现了参与规模不断加大,组织形式与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演进过程;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勤工助学系统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课堂这一新观点;还就勤工助学学生团队对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勤工助学工作应把握的原则与科学管理的概念。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5.
书目员制度和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的学科书目员制度和该馆的藏书建设体系,在将其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制度进行比较后,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组织制度和藏书建设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可参考借鉴美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龙倩 《重庆图情研究》2005,6(4):30-32,25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因此需要重视服务,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文章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在自动化环境下深化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策略。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美国州立图书馆在美国图书馆系统中的作用和在美国图书馆发展中,在执行美国有关图书馆法的过程作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州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回顾,州图书馆在州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以及美国法律中对州图书馆职能的规定等方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州图书馆及其作用的形成有其历史、政治和法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州图书馆对公众,州内各级政府以及各类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最后介绍州图书馆按《美国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规定,在执行联邦政府图书馆法和监管政府图书馆基金时必须进行的图书馆服务计划的制定和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8.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八所常青藤盟校之一,本文列举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多元化、图书召回制度、Borrow Direct、学生书架和小阅览室等借阅服务的成功经验,探讨美国大学图书馆高效、人性化服务旨要,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同类服务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敏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1):66-68,71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科研的创新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技创新活动步伐的加快,尽管大学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科技创新中"新"的要求,提出"新"的服务理念,作好"新"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In 2008, Fudan University Library (FDUL) in Shanghai and Belk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mmons at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ASU) in Boone, North Carolina created a three-year librarian exchange program. The first pair of librarian exchanges occurred during the 2009–2010 academic year, with the Appalachian State librarian traveling to Fudan for five weeks during the Fall of 2009, and the first librarian from Fudan traveling to Appalachian State for five month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10. This paper documents how the first exchanges revealed interes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 models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which are illustrative of gene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y service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how any academic library can benefi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 librarian exchange program with a partner library in another country.

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se first exchanges confirms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basic assertion that a major role of an academic library is to support the university’s curriculum.

Moreover it can be extrapolated from discussions held between librarians of the two institutions that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curriculum evolves in response to reforms on campus and to changing trends within the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It was also determined that the modes of library services in both cultures change as new technologies arise and that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within academic libraries is rapid and ongoing. Participants in the exchang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both the ASU and FDUL service models and that the librarians from both systems can learn from one another and absorb best practices from their exchange partners.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exchange librarians (Shi and Johnson) and also author Shao, who is a Chinese national working as a faculty fellow librarian at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