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村普遍出现了“分有余而统不足”与近来“农村空心化”局面,如何再次激发农村活力与实现农业永续发展问题突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和激发农村活力等的战略选择。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从家庭承包经营衍生出来,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仍存在土地成片流转难、融资渠道较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不足、农业产业服务滞后和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在系统总结并借鉴已有的典型模式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机制,其中,加速农地流转以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解决“融资难”、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以解决“营销难”三个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促进节能减排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需要解决低碳农业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经济适用性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经济适用性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地金融是以农地作为抵押品的资金融通形式。以土地使用权的可抵押性为内在基础的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对市场体制下推动农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宜不断完善农地金融法律体系,组建专业的农地金融机构,建立农地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对农地金融的支持与引导,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6.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应然要求,既是与农业经营相连的系统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也是对原有农业经营体系的继承和提升。以农户为主的多元经营主体,及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时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经营中的基础性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以农民的利益为重,以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培育和发展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有利于提升农民家庭经营品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土地制度经过“土改”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两次大的制度变革后,到目前又面临着制度选择和制度创新的需求压力。虽然十几年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推行的经济绩效是明显的,但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却不是最佳的制度安排,正日益表现出其无法解决的新矛盾克服新问题,起来越来不适应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我们必须或只能从农业土地制度改革或完善的现实中去寻找和思考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两田制”的出现及在全国影响的扩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本拟从“两田制”的起源、方式夏其制度绩效来分析它对我国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农民主体为视角,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内涵,构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态系统",并提出建立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制度,以实现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有效连接。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武汉城市圈农业发展的实际,就如何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农业一体化工作,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建设,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价值观、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市场理论、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农业中涌现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教育培训,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文章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概念界定入手,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历史逻辑,根据我国对俄农业经贸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从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长、株、潭地区为例,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两型社会"建设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探讨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转变生产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湘南地区为例,探讨我国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产业模式与经营组织模式以及应采取的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江门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在农民增收、产业化效益和龙头企业农户与企业利益连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鼓励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农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邢台对接中原经济区的优先方向应是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是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应以着力推进规模经营为主要思路,优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化农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将专业大户作为创新农业经营组织的战略选择,依靠优先农业实现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内部动力主要来源于农地比较收益降低导致的农地流转的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促进、土地规模效益的驱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经营丰厚利润的吸引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当抓住时机,适当地推行一系列发展农地规模化的外部措施,内外因相结合,推动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建设,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关键。"两型社会"建设对财经类本科人才提出的创新性、综合性、国际化和人文素质要求,需要通过采取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学科交叉建设、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创新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绿色发展研究的视角,围绕个体特征、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对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堵点,进而从生态责任意识、绿色生产行为规范、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三方面来思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虽不断得到完善,但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仍不相适应,这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扩大经营规模着手,辅之以国家政策的配套为外部条件,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核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