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其内涵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本文从高等教育思想的概念、内容及范畴和属性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各教育专家学者的有关观点和论述,并依据个人之感悟,阐述了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教学和科研资源不公平性以及办学规模与定位趋同化。为此,应从理念维度、目标维度、生态维度以及制度维度四个方面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现实的困境,如何科学评估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与原因,并梳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内涵式发展是其应有之义。本文以北京为例,指出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分析了自学考试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逻辑,提出了调整定位、理顺机制、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追求和谐平等的社会,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公正的基础和国家核心价值的优先选择,它根植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与内涵发展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要求。处在变革和转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其公平问题本身就是错综复杂、多元多样的,权益失衡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之症结,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以不断实现高等教育权益的均衡,将高等教育的公平理性"公共化"。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张;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至15.3%,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三次使用“内涵建设”一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教育部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根据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形态布局方面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后,需要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总体办学水平。可以说,内涵发展、内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话题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理念是我国大学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前提。文章溯源了信息化概念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由来及不同界定的特点。提出"信息、信息流"是信息化本质内涵,并进一步从"信息、信息流"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两个以外延发展为主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和两个以内涵发展为主的稳定发展阶段,内涵和外延两种发展方式交替互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内涵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表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在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顺应社会与群众的根本需求,发挥政府的意志和推动力,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思想是一种强调人的发展的高等教育哲学。我国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方面要突出以大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确立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需要高等教育与创新体系两个系统的双向自觉。当前高等教育系统推动科技进步已经形成自觉,而科技进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则更多地处于自发状态。分析和高效运用科技进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是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系统具有保守和超越的双重性格,它决定科技进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选择"浸润—渗透—扩散"的温和式路径。该路径使科技进步成果有条件地准入高等教育系统,最终形成双向循环系统,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四川已跨入高等教育大省的行列。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四川省政府做出了"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发展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成为大众化阶段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将四川实现从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跨越,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四川"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自身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与和谐社会对高度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公平,利益的平衡,人的全面发展相距较远。主要表现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较严重;教育投入总体不足;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不合理;教育体制改革思路不全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要构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组织员是高职院校在基层党组织负责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党务工作者。高职院校组织员参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将加快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推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目前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一体模式中存在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增强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来协调社会资源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加强打好发展的基础;出台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来营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些举措对全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维度。从价值理性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工具理性来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价值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具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建立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使农村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加大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真正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市场的开放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民间资本的引入又必将大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特殊属性、人力资本理论和产业经济学都为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通过对现实实际的分析,现行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迫切需要民间资本的引入。多渠道的引入方式,可以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管理应遵循教育规律,推进体制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除弊兴利;应以科学的管理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发展农村高等教育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境及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深度开发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