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中学历史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云南省教育厅教研室和云南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曾向全省十七个地、州、市的二十所中学进行过一次调查,内容是:“你喜欢不喜欢历史课?为什么?”“你一学期做几次历史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你喜欢做历史作业吗?为什么?”“学习历史后,对你有哪些帮助?请具体说一说。”“你对老师讲的哪些章节特别感兴趣?为什么?”“你读过哪些历史课外读物?最喜欢哪几本书?”等。最近,对这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认为确能说明问题;现在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单高速 《学子》2014,(10):31
正一、提倡多媒体教育进课堂哪些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呢?适合使用历史视听教材的,一般来说,是教科书中重点内容,如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的重视。如教授"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被史学界认为是中日大型战争之一,但是它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已经有120年,学生在情感上难以认同。所以应用多媒体视听教材可以缩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钱乘旦教授说:“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1]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将英国革命中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纠结的历史抉择在40分钟的课堂上生动呈现出来?何以从跌宕起伏的历史中和思维碰撞中获得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做了下面的设计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首先,历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为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教师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叙事之中即见其指",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人物的事件去感染、熏陶人。第三,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习也是记忆的最好老师。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笔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要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近代史。如何结合史实与现实开展有效教学,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有下列问题:1.今年中央电视台“庆中秋”晚会为什么在农历八月十六举行?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3.你对这段历史了解最多的是什么?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4.你认为近年来中日关系如何?你的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你认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走向怎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查结果概括如下:第1、2题80%学生能…  相似文献   

8.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历史年代,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历史事件都必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而且和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有着先后的顺序。如果我们抽出时间因素,那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无从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中学历史教材里提到的历史年代是很多的,是不是要求学生全部记住呢?我认为不宜太多,要求他们记忆的只能是标志历史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年代。以中国历史为例,我认为要求学生记忆的历史年代主要有这几种:  相似文献   

10.
葛剑雄 《上海教育》2002,(23):52-54
历史学给人的智慧不是直接的,它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激发出人们的潜能。你今天知道一段历史,对于你现在做的事未必有直接的帮助,历史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不要把学习历史看成就是背个年表,记住一些人物、事件、年代。光靠死记硬背,就能成为历史学家吗?就能从历史中获得智慧吗?背得再多,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过是个书橱或者活电脑而已。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历史学科是副课,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诚然,对历史元素的记忆是提高历史学科成绩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内容纷繁复杂不好记忆,怎样才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呢?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本人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上下功夫。一、画书质疑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要学会读书,也就是在阅读时要用各种符号和线条,将各种历史元素(时间、人物、事件等)、重点、难点及疑点标示下来,并提出问题。二、注解释疑教师在课堂要精心讲解,…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教育事件”,包括历史故事(需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做历史研究)、新闻故事(需要像记者那样做调查研究)和传记故事(需要像文学家那样写个人生活的故事)。毛泽东提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当时的教育发生了很大影响。这个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历史故事。要讲述教育历史故事就需要做历史研究。现在不少农村学校开始向“县中模式”学习,实行“封闭式管理”。究竟什么是“县中模式”?这个模式是如何提出来的?什么是封闭式?封闭式管理有什么问题?这是新闻故事。要讲述教育新闻故事,就要做调查研究。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经受过一个叫藤野的老师的影响,这个老师“拯救”过鲁迅。鲁迅和藤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藤野对鲁迅究竟有什么影响?这是传记故事。要讲述教育传记故事,需要对传主的个人生活史进行研究。林贤治曾经写过一本《人间鲁迅》,里面就讲述了这个故事。一究竟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我建议转换一个话题:中小学老师究竟可以写哪些故事?我个人认为,教师至少可以讲述三种故事,与之相应,教师至少可以做三“种教育叙事研究”。第一,可以写教材研究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课本),应该研究自己每天使用的课本,说得宏大一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穿越剧的热映,不少中学生痴迷于穿越剧,改变了以往对历史学习的不屑一顾,开始主动查阅资料。这样的反差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是促进还是冲击呢?现在的中学历史课堂为什么难以让中学生有兴趣呢?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做才可以走出误区,让学生像迷穿越剧一样迷上历史学习呢?  相似文献   

14.
一、当今日本儿童和学生是如何对待历史教育的当你向经过激烈高考竞争而被录取的大学生们问:“历史是你喜欢的一门课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考试取得了高分。历史是个死记的课,只要背就记得住,就收到学习效果。”另有的学生说:“我不善于死记,只背了年代和历史人物,因而考试成绩也就不理想。历史不是我喜欢的课程,我不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第一,历史学科讲的都是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是比较鲜明客观的,具有不可逆转性和单一性.第二.在中学历史的课本中已经对过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了评判和结论。因此.我们学习中学历史要有所创新.不能对课本死记硬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随着新标准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就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审题指南针:1.选材要真实。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可以是学校的,也可以是在校外培训中学到的特长……比如:洗衣服、炒菜、打篮球、游泳、弹钢琴,等等,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挑选你最拿手的本领,只有真实的体验,才易于动笔。2.过程要具体。怎么详细生动地展示这一过程呢?首先,学习初期遇到哪些困难,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家人、朋友对此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小读者》2010,(1):49-49
你看历史上那些以10结尾的年份,曾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那么,2010年又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海外英语》2013,(3):28-28,64
三明治最早出现在英国。距今已有约250年的历史,因其做法简单、口感美味而深受人们欢迎。别看只是简单的两片夹馅面包。里面的馅料可是相当多元化的,各种蔬菜、肉类、果酱,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用来做三明治。最受英国人欢迎的三明治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说不定你也喜欢呢。  相似文献   

19.
陈海良 《考试周刊》2014,(85):121-121
中职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情商教育。如何在中职历史中渗透情商教育呢?一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从培养情商;二是通过学习历史人物高贵的品质培养中职学生的情商;三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20.
人物语言描写,是大家写作文常常要遇到的。那么,人物语言描写要注意哪些呢?最重要的一点要记住: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个性,一定不要让你笔下的人物随意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