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诗歌思潮的象征主义与作为艺术理论的象征主义是重合的,但又有差异。前者更强调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创作中的使用,而后者则是对其根本特征、来源(尤其是哲学基础)与分期做理性探讨。作为理论的象征主义,其根本特征是对于两个世界相互感应的思考,其来源为唯美主义和叔本华哲学,其分期伴随时空不同,逐步弥漫。中国人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主要集中于表现手法和技巧,而不是理论沉思。事实上,不管作为文学思潮还是理论流派,象征主义在中国始终都没有进入主流。  相似文献   

2.
莫颖 《广西教育》2013,(39):119-120,138
分析陌生化语言的发展和特点,以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阐述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结构,探讨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特点对小说结构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剑嵘 《文教资料》2007,(21):86-87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在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他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赋予小说丰富深刻的含义。《吉姆爷》是他的最伟大小说之一,象征主义手法在此小说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从大海到丛林,再从白与黑到戒指与火光使得象征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无处不在;更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得到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出色的文体学家,凯瑟琳.安.波特在中短篇小说中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技巧,尤其是每篇作品中叙述视角的选择可谓独具匠心。有限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恰当使用使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波特带来了如潮的好评,波特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沃斯作为18-19世纪开拓法国时装界的第一人,其设计充满着贵族的典雅、浪漫,在造型上将人体进行过度的装饰和夸张,通过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借助服装的装饰性来表现女性的曲线美,善于将复杂的面料进行加工和创造,其设计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高级服装树立了具有方向性的服装模式.在沃斯的设计中,象征主义艺术观念不仅体现在设计技巧中,更体现在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中,使穿着者从中能够感受到服饰本身所要表达的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6.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深刻的象征和富于哲理的预见,是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福斯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技巧,使得整部小说更有韵味,福特斯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象征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叶芝是一位不断丰富自身写作内容和技巧的作家,在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对其一生各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他的一生,不仅受到神秘主义、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一些写作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其晚期作品《驶向拜占庭》中,更是展现了象征主义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执着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象征主义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美学观并将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美学特征。中西方象征主义在美的追求上是一致的 ,但西方象征主义追求的是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对应、沟通和超越 ,中国象征主义力图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心与物冥”、主客消融、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莱里的影响,但他在自己象征主义诗论的建构中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了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理论虽然缺少"现实意义",但其对于诗歌美学理论的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段晓丹 《海外英语》2012,(22):203-204
自从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于1914年出版以来,文学界对其作品的评论有很多。早期的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真实的描述了20世纪转折时期都柏林城内人们的生活。现代评论家倾向于认为除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之外该作品在象征主义以及顿悟等手法的使用上有独特的创新。该作品不仅用精美的语言展现了平凡都市人的生活,更是通过詹姆斯·乔伊斯的创作揭露了巨大的主题—城市瘫痪。该作品是多种写作技巧的融合,其中象征和象征主义的使用显示了詹姆斯·乔伊斯与传统技巧决裂的倾向,以下将深入剖析《都柏林人》中的各种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法国形成,之后,通过中日诗人的努力,象征主义传入中日两国。但日本象征主义受到的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单线影响,而中国的象征主义则受到了日本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为主的同时还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文采取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中日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形成路径的角度去分析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在形成过程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莱里的影响,但他在自己象征主义诗论的建构中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了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理论虽然缺少“现实意义”,但其对于诗歌美学理论的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微神》是最符合老舍象征主义理论界定的范本,体现了老舍借鉴象征主义技巧的艺术独创性。作品通过“幻象”的营造融化了现实与梦境,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人生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作品继承的传统小说写法,使作品的意蕴含蓄朦胧而不晦涩;而“心与物神秘的联合”的象征主义手法又创造出小说的诗意美,模糊了小说与散文诗歌的界限,实现了对既定小说形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象征主义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对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关于象征主义的研究中,象征主义艺术欣赏者的研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文章以象征主义艺术的欣赏者为切入点,对象征主义艺术欣赏者所需的素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赛丽 《甘肃教育》2010,(11):28-28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鲁迅在《野草》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下笔者将从应和表现、复调叙事艺术和音乐性这三个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入手解读《野草》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16.
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鲁迅大胆地借鉴西洋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鲁迅曾接受外国作家的影响,颇值一提的是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鲁迅在写作《野草》期间,曾通过著译介绍过他。①波特莱尔的作品反映了法国新旧社会的交替的动乱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实质,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其代表作诗集《恶之花》就是他思想和艺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五四”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爬梳,然后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作了详细的比较。文章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催生了白话新文学,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象征主义结下血缘。“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是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结合的产物,但有别于西方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象征主义重主观轻现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审美轻功利,而中国“五四”时期的象征主义却与“五四”精神相一致,重社会功利,重思想内容,基调高昂,并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波特中篇小说集《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的三篇小说都蕴含着死亡主题。从作者采取的叙述技巧入手,通过依次分析这三篇小说,探讨其中体现出的波特矛盾的死亡态度,群体的死亡焦虑及面对死亡时艰难的选择。叙事艺术丰富了死亡书写的表现力,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为更好地理解波特的死亡主题小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心理学、哲学、文学、美术学等姊妹学科领域内有关意识流的思想理论与学说宣言的阐述,及音乐中意识流理论和技巧的借鉴与运用,提出象征主义文学及此后的意识流小说是音乐中意识流现象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电影《天崩地裂》中一个情节:
  火山爆发前,湖水变酸,溶掉了金属船桨,为了减轻行船的负担,老祖母跳入湖中继续行走,众人成功抵达了对岸,老祖母却因腐蚀重伤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