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12,(19):39-4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隐喻研究成为语言研究的中心.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能使人们用一种事物理解或体验另一事物,隐喻是连接教和学的桥梁,本文探讨了二语习得中隐喻学习策略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隐喻运作的基础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以一种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质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而正是这种跨域映射所造成的认知的间接性使得委婉语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行为。从修辞学的角度看。隐喻表现为一种修辞格,它在一种事物的暗示下谈论另一种事物。“谈论”意在挑明隐喻是一种语盲现象;“事物”意指任何物体或情态;“暗示”意在表明隐喻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是构成词汇多义性的重要理据。Lakoff & Johnson在其著名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给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复杂,理解的概念也越来越抽象。这些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人们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进行表达。这样,在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投射。这种不同概念之间的映射正是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7.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概念去理解经济领域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英汉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或相同的生物隐喻,两者有其文化共通性。  相似文献   

9.
隐喻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结合实例分析体育用语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论证体育作为目标域或源域的隐喻词汇及其应用特征,并对英语中的体育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连接教和学的桥梁,隐喻能使人们用一种事物体验或理解另一事物。了解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方式,强调其应从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隐喻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隐喻“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最初指把某物“运走”或者“转移”。在交流中,它是指把一个形象或概念转换成另一种形象或概念。亚里斯多德将它定位为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与明喻有所不同,在字面意思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隐喻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隐喻是借一事物谈另一事物,也就是借“种”作“属”。20世纪80年代早期是真正认知隐喻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谈UP和DOWN的意象图式及隐喻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它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UP和DOWN都是意象图式概念,勾勒的是动体沿纵坐标相对于陆标的运动或位置.从UP和DOWN的隐喻拓展中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化中,较好的事物通常被称为"上",而较不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下".空间隐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体现了英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唐诗中有大量的关于桃花的隐喻。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分析《唐诗三百首》中的桃花意象,认为诗歌中的桃花隐喻把花作为源域,人或其他事物作为目标域,诗人将桃花的外表、特性、生长环境等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上,形成了桃花意象隐喻的映射机制,从而得出桃花映射了女子、爱情、春景、时光、品性、悲情等。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指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解释不熟悉的事物,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对隐喻研究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隐喻既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又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然而由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英汉隐喻在翻译过程中的关系可分为对等关系和非对等关系。根据英汉隐喻的对应关系,从修辞效果保留的角度分析隐喻的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而且为相关的隐喻翻译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貂蝉的隐喻     
隐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事实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从隐喻的本质入手,根据隐喻概念,分析和探究动物貂和蝉以及四大美人之一的人物貂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起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与翻译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介绍了隐喻的概念,回顾了隐喻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隐喻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概念隐喻理论使人们对隐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将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已成为隐喻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隐喻相似性依赖于客观世界和主观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是可以创造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两个事物之间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潜在的,是人类在这两个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突显其相似面或相似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修辞学中将隐喻定义为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为人们看待世界和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