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高职院校07级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07级毕业生237名,在其毕业两年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应付方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量表》测评,并追踪统计所有学生第一份工作时间数据。结果:结果表明,学生们第一份工作平均时间为7.8个月。低稳定组在方面显著低于高稳定组。回归分析表明,幸福体验、求助、情绪调控、勇于挑战和目标追求因子均对工作稳定时间有正的贡献。结论:毕业生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课题组将团体辅导纳入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进行开发和应用研究,力求在理论上增进对团体辅导独特功能和有效实施条件的认识,在实践上设计一套专门针对高职生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反复完善进而不断增强其推广价值、借鉴价值,为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建议,这对于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湘娥 《考试周刊》2010,(13):204-204
团体辅导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其特点,分析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方法:在团体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前、后对302名高职新生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在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团体训练后新生在适应、人际、自我、应付方式等因素上和总体上的得分显著的提高了.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团体训练后被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和总分上的得分显著的降低了.结论:对高职新生进行的团体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进而提高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高职院校学生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强调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编制《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情况调查问卷》,揭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社会适应问题并分析其潜在原因,以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法对学生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干预和辅导,最后,对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新生人际敏感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高职院校2005级~2008级新生心理档案中选取人际敏感因子有问题的新生78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职新生人际敏感问题发生率达44.32%,从高职新生人际敏感因子问题的存在方式看,伴随其他心理症状存在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独存在的比率,且显著性达到0.001.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途径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崛起,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个体心理辅导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出发,探讨其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山东省某两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当前高职生的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心理测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教给学生有效的应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付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建构和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生命意义量表>(PIL)、<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江苏省南通市某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的生命意义与自我和谐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和谐是影响高职生生命意义状况的因素之一.为此研究者提出:(1)高职教育应该首先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创造学生展现生命的舞台;(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和谐的辅导与教育;(3)高职院校可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与辅导.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疏解负面情绪,感受集体的关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心理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深入研讨如何提高心理团体辅导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发挥心理团体辅导的多种功能,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带去精准推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干预效果,将上海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两个班62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辅导,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团体辅导前及结束后一周采用《大学班级凝聚力封闭式问卷》进行施测,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发现,团体辅导后,实验班在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维度及班级凝聚力上的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可见,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班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苗君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104-105
当前,积极推行高职学生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推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从实践层面入手开展探索: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普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与常识;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依托,分层级加强心理健康培训与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设计了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体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16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训练,并对其在辅导前后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量。结果:高职学生在适宜的团体中,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状态,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总分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结论: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于高职学生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研究发现:在面临压力或应激时,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男生“解决问题”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求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学生在“合理化”应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某高职院校10级新生入校半年前后适应性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了解团体辅导或拓展训练在提高新生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10级新生277名,分成三组.对团体辅导组(39人)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团体辅导,对拓展训练组(41人)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对照组(197人)学生不做任何干预.在新生入校初及半年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大学生新生适应量表》测评.结果 半年前后,对照组学生在学习方法、独立生活和职业目标困扰上的得分显著升高,而在资源利用和人际关系上困扰的得分显著降低.半年后,团体辅导组在学习方法上的困扰显著低于对照组;拓展训练组在学习方法、独立生活和职业目标困扰三维度和整体适应性困扰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入校半年来,对照组和团体辅导的学生整体适应性无显著变化.而拓展训练的学生整体适应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民办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严密的心理普查制度,针对不同心理类型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对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在院系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中,将校园心理情景剧的方式方法运用到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中,将二者的优势和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园心理情景剧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融合,探索一种新的高职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大学生的有效就业,以特质因素、团体动力学、相互作用分析、人格发展、生涯发展等理论为指导,设计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杨云  陶嵘 《教育与职业》2012,(29):81-82
文章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辅导,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加两次后测的准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学生情绪调节、心理幸福感有即时性与延续性辅导效果。这说明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国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及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咨询与辅导、团体咨询与辅导、网络咨询、专程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