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凯 《编辑学刊》2006,(3):26-27
21世纪,对于商业财经类杂志而言,目前的市场状况还停留在群"熊"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业财经类杂志有近800种,在上海发行的就有300多种,处于一线位置的主要是<理财周刊>、<证券市场周刊>、<环球企业家>、<商务周刊>、<商业周刊>、<财富>、<环球财经>等20来种.虽然杂志种类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成为公认的老大,或者说,没有形成品牌杂志,而且目标受众基本上还是以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来看待它们.从业绩与品牌资产方面来讲,这些杂志都没有得到读者的品牌认可.即使是国外的著名杂志--比如<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在落地中国之后,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消费者不买账的尴尬情况.所以纵观整个市场,中国的白领中坚力量还是缺乏一本必读的商业财经杂志.  相似文献   

2.
杂志全球化趋势下,版权合作成为时尚 纵观中国期刊200多年的发展史,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创刊使中国杂志发展呈现出第一个高潮;时隔60年,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时代,中国的期刊业再次步入繁荣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故事会>成为中国杂志市场上的主流杂志,但是1993年随着<时尚>杂志的创刊,它以铜版纸全彩色印刷,采用国际开本、充满国际名牌的精美广告和图片,使中国人的眼睛为之一亮.5年之后,<时尚·伊人>与美国著名女性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再次将<时尚>送上了又一个高度,以后版权合作成为了期刊界的口头禅.之前,<世界时装之苑>、<瑞丽>等杂志都是版权合作成功的范例,但不如<时尚>那样在品牌扩张上给期刊界以巨大震撼.  相似文献   

3.
王晶 《传媒》2004,(5):36-37
在<新周刊>2003年度新锐榜的评选中,有一本杂志格外抢眼,它击败了<血酬定律>、<设计私生活>、<我们仨>、<变化>诸多实力选手,当选为年度最佳图书,<新周刊>的评价是:"<万象>是一本杂志,一本不完全与读书有关的读书杂志,一本不偏颇具体文化形态的文化月刊.趣味各异的文字工匠们为之打造出极佳极酽的阅读口感,其书卷气又与当代现实体贴入微.它的被追捧,无异于是对无书可读的当代图书业的一大讽刺."这本杂志在知识分子中间赢得了较好的声誉,锋头颇健,这一现象不由得让人想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杂志先生 沙弥尔·胡斯尼(Samir Husni)博士是"杂志先生"(Mr.Magazine)注册商标的持有人,是美国杂志研究界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长期致力于和杂志有关的教学、研究、著作、评论、咨询等工作.鉴于他的卓越成就,福布斯公司的说他是"美国首席杂志专家",也有专业杂志称他是"美国新杂志方面的最权威人物",<芝加哥论坛报>则授予他"全球新杂志首席专家"头衔.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主办的文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接着登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这是文学青年较常走的一条成长路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坛的少年作家阵容日渐扩大--比如"80后"作家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受惠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是由改版后的上海<萌芽>杂志主办的文学赛事.分析<萌芽>这一个案,可以清晰见出青年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期刊的托举,而文学期刊的成功也离不开写作者的积极参与,在二者互为资源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生态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文摘类杂志市场出现了一个"小阳春",其标志性的事件是:<看天下>改版并获得初步成功;<博客天下>创刊,出自党建杂志门下且具有高度市场化气质的文摘杂志<畅谈>问世.这三本文摘杂志无论从市场定位还是编辑手段上,均呈现出与早期文摘杂志截然不同的风貌,将其称为"新文摘杂志"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1994年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成功地推出了世界著名的<米老鼠>卡通杂志中文版.10年间,<米老鼠>迅速成长,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杂志之一.2001年,第13期<米老鼠>的发行量首次突破了20万,次年又突破了30万大关,2003年销量已达40万,稳坐中国卡通杂志第一把交椅.随后,童趣公司又推出了中英文双语画刊<小熊维尼>,以及专门面向女孩的<小公主>和<魔力W.i.t.c.h.>.而这只是丹麦艾阁蒙出版公司在是世界范围内成功推广<米老鼠>杂志的举措之一.1948年9月,随着米老鼠的巨大成功,迪斯尼公司积极和丹麦的艾阁蒙公司合作,由后者出版了第一本<米老鼠>杂志.诞生之初,艾阁蒙每小时能卖出83本<米老鼠>,到了1998年,每小时能卖出15000本,也就是每秒钟卖出4本!到2004年为止,全世界有2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米老鼠>杂志,包括德国、英国、瑞典、挪威、以色列、泰国和中国等,其足迹遍布全球.  相似文献   

8.
偶然在一个旧纸袋里发现两本《蜜蜂》杂志,纸已发黄发脆,一碰就会掉下细细碎碎的纸片.在两本杂志的夹缝中又发现三页纸,原来是父亲丁景唐当时想写回忆《蜜蜂》的两个开头,题目为《采撷百花酿蜜忙——记1938年编辑<蜜蜂>文艺刊物》. 一个开头是:"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大可不必为自己孩提时的幼稚,穿开裆裤而脸红的.我也服膺先生此语.初生之犊不怕虎,没有当初的幼稚,何能茁壮长大成人.年青人充满活力和精力.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1938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  相似文献   

9.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尚飞 《编辑学刊》2005,(3):66-68
<萌芽>杂志似乎总能做出令中国出版界震动的事来."新概念作文大赛"依然轰轰烈烈;萌芽实验中学已颇具规模;萌芽网站也人气旺盛.现在,<萌芽>又有新动作,以打造青春读物品牌为目标的"萌芽书系"横空出世,着实又令人一惊.<萌芽>杂志步步为营,从"新概念作文"到"萌芽书系",<萌芽>的产业价值链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报》"80后"媒介形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04年至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纸上以"80后"为标题的142个文本.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报>比较客现地报道"80后",呈现的"80后"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12.
办好一本杂志,内容为王.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就编辑<国际市场>杂志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办好财经类杂志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从一本杂志看畅销元素--解读《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本不事张扬的杂志,<读者>杂志几乎在全国与世界近百个组织的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并且屡次走到前几名的位置上.在中国期刊协会所做的近18年来大发行量期刊发行统计表上,<读者>杂志连续13年位居中国大发行量杂志前十名之列,三次成为年度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这三次分别是1994年的347万,1995年的406万以及2000年的605万.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的<书城>杂志登载了一次中国热门杂志排行榜,选了中国的12家杂志,作为中国杂志的名片.而这个排行榜的着眼点在于大众化,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内容的前瞻性与形式上的现代感,更注重杂志的影响力和保存价值.这次品位不俗的评选,对<读者>杂志的评价是:"作为一份国内销路最广的老牌文摘类杂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着浓烈的个性和风格,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读者>式的文体,这是其他文摘类杂志很少有的.杂志是依靠编辑编出来的,此言信之".央视索福瑞公司在进行调查后,提供报告说,这本杂志的传阅率达到了10个人左右,是中国同类杂志里传阅度最高的一本.中国13亿人口中,将近2亿人看到过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4.
<奋斗>一剧播出后引起了人们对"80后"的关注.<奋斗>因再现"80后"的精神世界而取得了成功,本文以<奋斗>及其他电视剧的叙事为研究对象,解读其对"80后"精神的阐释,并证明这种阐释在当代电视剧中的独有价值. 结构主义认为每个叙事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故事,包括内容或一连串事件(行为、事件),加上被称之为存在的东西(人物、环境);另一个是话语,即表达,使内容得以传达的手段.本文以这种研究视角为基础,分两部分对"80后电视剧"的叙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8,(1):19
1998年早春,胡舒立带着一大堆新闻创业失败的经历,开始操作经营一本看上去有些小众的月刊杂志<财经>.曾经的教训终于发酵成为财富,老道成熟的<财经>以"muckraker(扒粪者)"的角色,奠定了自己调查式报道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夏一鸣(以下用□代替),张黎敏(以下用○代替) □听说<纽约客>是美国的"杂志之王",能否谈一谈<纽约客>? ○所谓"杂志之王"可能是指它获"国家杂志奖"次数最多.不过, <纽约客>的确值得一谈.一者,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纽约客>居然能以编辑而非市场为导向,实有"君子杂志"之风范.二者,它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追求作品之"永恒价值",所创造的"高雅的格调"为"崛起的"美国赢得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后"并不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而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写作群体.他们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郭敬明(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张悦然(代表作<樱桃之远>),等等.  相似文献   

18.
1936年,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提出,陶渊明的经典名文<桃花源记>有<搜神后记>本和<陶渊明集>本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本,认为前者是"陶公草创未定之本",后者是"增修写定之本","二者俱出陶公之手".本文依据我国当代的古小说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肯定陈寅恪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及其对陶渊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纠正了陈寅恪关于<搜神后记>本桃花源故事"渔人姓黄,名道真"的七字夹注出自陶渊明本人之手的错误观点,指出此处夹注可能出自南宋道士之手,其来源乃是刘宋元嘉时代黄闵所著地志<武陵记>.  相似文献   

19.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