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在变革中,简单的理论遭遇到复杂的实践,但复杂的实践却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疑问:我们是否缺失了一些共识的前提?基础教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它与高等教育、专门化教育、精英教育是什么关系?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有什么联系或关系?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继承和借鉴如何理解?变革的基础条件和跨跃式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合适性如何理解?这都是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也应该是有相对共识的前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新课程”既是一场教育变革事件,又是一段极为复杂的社会变化过程。此次变革对中国内地的基础教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有转变、进步、成绩,也有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思想困惑和深入化解的实践难题。无论是“新课程”的设计者、推进者、实施者,亦或是一些没有直接涉身的理论研究者,都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都需要以一种生成的立场和态度来提升对变革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富有责任感地对变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变革过程中群策群力地改善变革,使“新课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华东饭店举行。根据会议日程安排,4月12日下午举行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教学问题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时空变革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教学时空变革典型,其主要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激活教学空间、如何更有效地超越教学时间的限度和逾越教学空间的限制来开展变革的。在变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具理性、教学习惯、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形式化、功利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6.
教育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境界?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境界?是最理想的还是最合适的?记得陆有铨教授在与研究生对话时说过:教育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那么,改革中的挫折是否就是因为不合适呢?或,我们可以以追求合适来启迪变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方法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成败攸关的最基本问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既要大胆,也要慎重;既要创新,也要继承;既要直面冲突,更要追求和谐。为此,宜采用"借鉴"而不是"移植"、"传承"而不是"颠覆"、"多元"而不是"一统"的基本方略,走比较稳妥的变革与发展道路。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方法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成败攸关的最基本问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既要大胆,也要慎重;既要创新,也要继承;既要直面冲突,更要追求和谐。为此,宜采用“借鉴”而不是“移植”、“传承”而不是“颠覆”、“多元”而不是“一统”的基本方略,走比较稳妥的变革与发展道路。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是要营造一种新的课程化。这种新课程化的重要特征是课程改革要倡导合作、对话、探究等等的新精神。笔基于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考察调研,尝试对新课程理论和在这些理论导引下的教学实践之间的冲突与选择进行些肤浅思考,描述并分析一些事实,提出并讨论一些判断,把它称作教学实践与课程理论的“对话”,只是希望以这种形式体现新课程化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10.
11.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教育领域,人们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观称作“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本文试图在全面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础上,就中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向,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若干问题作些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17年9月23-24日,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正值课程学术委员会成立20周年,各位代表重回广州,共话二十年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积极探究课程论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展望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学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着眼于从不同的人(儿童及从业者等)及其所处的不同场景,来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知识体系。近十年学习科学研究发展迅猛,许多成果已为教育研究者所接纳,研究方法也被应用于课堂及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领域的学习科学研究,以系统地揭示多种情境和目标领域中学与"教"的关系。国际上,学习科学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素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关键基础,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政策引擎。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校内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认为:学校是有生命力的组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由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这种教育思想的“革命”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改变当前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进而改变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相当丰富.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课程观、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在选题、内容、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语词的狂欢和理论的独白总是不遗余力的渲染着谵妄的激情抑或灰暗的心绪,而赖于立足的、贫瘠的土地上却鲜见鲜花诗意地绽放。课程改革要成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在廓清理论、政策诸多方面的盲点、误区之余.更重要的是在遵循实践自身复杂的逻辑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规划与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方法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成败攸关的最基本问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既要大胆,也要慎重;既要创新,也要继承;既要直面冲突,更要追求和谐。因此,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这一复杂系统,我们必须运用复杂思维方式,确立恰当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双有效”)是河北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2009年,“双有效”实验在我省全面展开。该课题研究以县为主,采取区域推进、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策略、教师教学策略四大方面。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和各个学科,共设有10个实验县区和200余所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系到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因此,综合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反思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近十年为时间蓝本,从课程改革阶段的划分、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影响课程实施的隐性因素和课改中涌现的问题四个方面综述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划分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化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