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离伏剑     
《历史学习》2005,(12):27-27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典狱长官,一向秉公不阿,执法如山。有一次,他在审阅过的案件中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感到惶愧不已,立刻脱下官袍绶印,让卫兵把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的大殿前,请判处死罪。晋文公见了,慌忙下座为他松绑,说:“官职既然有贵有贱,处罚也当有轻有重,再说这件案子是下面官吏弄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责。”李离长跪不起,说:“臣下占据的官职最大,从来也不让给下属一点权;享受的俸禄最多,也从没有分给下属一点利。今天我有了过错,难道就可以推卸给下属了吗?请判处死刑吧。”晋文公听了,不高兴地说:“照你这么讲,下属犯罪,上司…  相似文献   

2.
春秋五霸     
《历史学习》2006,(3):11-11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渐衰落。一些强大的诸侯,无视王室,互相攻战,甚至攻打周天子。比较明智的大诸侯则提出“尊王壤夷”,争取周王和别的诸侯的信任、服从,从而成为霸主。霸主成了周天子的代表,其他小诸侯要向他进贡。霸主发动战争,其他国要出兵帮他打仗。这个时期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另有一种说法认  相似文献   

3.
重耳拜土     
大秋 《课外阅读》2006,(7):38-39
晋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最具成就的一位,他的励精图治,打造了晋国威服四方的皇皇霸业,青史留名。作为晋惠公的公子,他历经的坎坷,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为避国乱,他逃亡在外长达十九年,其间,寄人篱下,忍辱含垢,辗转流离,艰苦备尝。作为我国第一部国别电作,《国语》记载了周及九大诸侯国的国事,其中“晋语”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对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及称霸天下的历程均有翔实记载,  相似文献   

4.
“足下”一词是怎么来的?一家晚报上是这么说的:“这个尊敬称谓的由来,缘于一个历史典故: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途经五鹿时,饥饿难忍,竟饿倒在随从身上,随行的介之推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献给重耳吃,重耳感激涕零。此后,重耳一行又历尽坎坷,终于借助秦穆公的帮助,于公元前636年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当政之后逐个封赏,竟一时忘了介之推,于是介之推背着老母隐居山中。后来晋文公欲封赏他,他执意不肯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迫其下山受封,可是他坚持不出山,竟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发生的战争很多与晋国有密切的关系,晋国历史文学,把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政治、外交、人民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历史文学的战争特色。  相似文献   

6.
厨子三罪     
菜根谭【原文】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译文】听说某个人的不好,不可马上相信,必须考察此人周围是否有人恨他,故意造谣陷害以泄愤;听说某个人名声不错,也不要立即就跟他亲近,以防被伪君子蒙骗。  相似文献   

7.
晋文公即位前曾有过十九年的政治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所以他历难弥坚,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追随者中,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是“五贤士”,他们的忠贞、才干不仅成就了晋文公对君位的追求,而且还塑造了春秋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8.
"五霸"考释     
"五霸"之说历来纷繁,前人以为有"三代五霸"与"春秋五霸"之别.实际上,任何一个"五霸"说都不是以某一标准(如主持盟会、天子赐伯等)可以归集的,"五霸"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齐桓公和晋文公皆非嫡长子,而晋文公的经历更坎坷;齐桓公假王命号令诸侯,晋文公则既要行霸王之实,还要行霸王之名;两位霸主征服诸侯都靠武力,但齐桓公则比晋文公更摆出礼仪的姿态;两位霸主皆任人为贤、心胸豁达,但齐桓公晚年却不听管仲之言,致使有惨死之祸。  相似文献   

10.
<正>智慧,是指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由智力与知识、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思想、审美与评价等多方面因素所构成。如此,教师掌握了上述能力与方法培养的途径,就掌握了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懂得尊重、严格要求、富有耐心、卓有智慧、方法灵活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檀晓天老师的智慧在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如在扭转一名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出处】及①楚②,楚子③飨之④,曰:公子⑤若返晋国,将何以报不觳⑥?对⑦曰:子女⑧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⑨,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⑩。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鉴赏》2002,(1):21-21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这三百六十几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这段时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恰好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与这段历史的时间大致吻合,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3.
魏家琪 《考试周刊》2011,(72):32-33
本文从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提到"春秋五霸"而未确应其对象来设点研究,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与逻辑推理,得出"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的结论,从而为"春秋五霸"的史学考证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15.
《左传》记载着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是关于晋国大力士鉏麑的。春秋时期,晋灵公(姬夷皋)执政晋国时,贪图享乐,暴虐不仁。大臣赵盾屡次劝谏,晋灵公非常反感,于是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在黎明前潜入了赵盾家,发现房门已开,勤于国事的赵盾早已经盛服准备上朝,因时间还早,就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念叨着规劝晋灵公的话。  相似文献   

16.
【缘起】《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第10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正《青少年日记》典雅厚重,富有文化底蕴,启人心智,耐人寻味。如2013年第7期封面图文并茂,描述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这个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品味。春秋时期,秦穆公为朝廷缺乏贤士而烦恼不已,谋臣公孙枝向他推荐了百里奚。百里奚在楚国喂牛,秦穆公想用重金赎他,公孙枝却说:楚王一定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所以才让他养牛。如果用重金赎他,就等于告诉他人,  相似文献   

18.
秉烛而学     
正春秋时期,晋国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到了晋平公登上国君的宝座时,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晋平公本人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晋平公在位的26年中,毫无作为,使晋国越来越衰弱,以致有被瓜分的危险。晋平公到了老年,反思自己平庸的一生,忽然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的社会流动不仅发生在不同阶层之间,更体现在地域空间上,春秋列国之间的以及列国内部的冲突与变动引发了极为频繁的流亡现象。地处山西高原的晋国可谓是居诸国之上流,在春秋争霸格局中面临着东部齐、西部秦、南部楚等国之压力,因此晋国在地缘政治部署中分别利用各国流亡人士的智慧以及所提供的政治情报为晋国争霸事业服务;同时晋国流亡他国的精英人士也往往服务于敌国以制衡晋国,这种双向的地域人才流动构成了春秋史上一道独特而精彩的图景,也为人们探究晋国地缘政治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曾经作为中学不可缺少的历史课 ,现在似乎被边缘化了。有很多对历史课不利的理由 ,说明当今历史课的尴尬。一方面 ,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很多地方将历史融入社会科 ,使得历史教师体验到了失落感 ;另一方面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 ,笔者的调查显示历史排在中学各科中的第七位以后 ① 。笔者还记录了一些高中生的看法 ,如 :教师总是在讲解怎么也说不完的历史 ,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却不高 ;历史知识不断地增长 ,使原本已浩如烟海的历史看起来像座无法攀登的巨大山峰 ;记忆、记忆 ,总是记忆 ,年代、地名、人名实在太多等等。怎样让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